再启新程 河南加速丨建真言献良策 枝叶总关情 10名河南省政协委员亮相“委员通道”

2022年01月05日22:3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记者 祝传鹏 刘杨 贾志昊 贺志泉 李彤)委员话担当,枝叶总关情。1月5日上午,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前,“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开启。10位省政协委员精神抖擞走上通道,就乡村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等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春节让家家户户“菜篮子”丰盈,河南省底气足

——省政协委员王承启

春节快到了,咱们的“粮袋子”“菜篮子”生产、供应形势如何?省政协委员,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承启针对这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去年猪肉价格波动比较大,夏季洪涝灾害以后,蔬菜价格上涨,一度出现‘菜比肉贵’的情况。春节快要到了,相信大家一定都会很关心。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请放心,河南农业体量大、态势稳、前景好。” 王承启说。

作为农业战线的一名委员,王承启亲身经历了抗洪抢险、灾后重建的日日夜夜,深切感受到从中央到地方,上下一心、八方驰援、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

“大家知道我们河南成长起来的大型养猪企业牧原公司,去年在我省出栏的生猪就达到了1400多万头,比上年翻了一番还多。” 王承启说,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我省猪肉价格从年初的二十多块回落到了十几块,同时还调出了2000多万头生猪,调出量全国最多。让全省人民随时能吃上猪肉,河南省是有底气的!春节家家户户“菜篮子”丰盈,是有保障的

我们遇到了一个“人人可以出彩”的新时代、好时代

——省政协委员张林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负责人,省政协委员、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林一直关注着河南人为什么收入不高的问题。

张林介绍,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三大省、劳务输出第二大省,就业务工人口达到5700万之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资源支持。但河南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很低,2020年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在第24位。

“为什么河南人收入这么低?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我们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务工者的就业层次偏低,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比如保安、保洁、保姆等等,可替代性强,收入不高,也很容易失业。”张林表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通过大规模的职业培训,使就业务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就能找到好一些的工作,得到较高的收入。”张林举例,现在劳务市场上,高级电工、高级焊工、工业机器人操作维修工一人难求,两三个岗位才能招到一个人,有些技能岗位高薪也招不到人。

“应当说,我们遇到了一个新时代、好时代,遇到了一个‘人人可以出彩’的时代。”张林表示,希望全社会都能够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就业者、创业者和广大青年,选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用技能点亮人生。

如果梦想有颜色,那一定是乡村绿

——省政协委员裴将

“今年一句话很火: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对我而言,如果梦想有颜色,那一定是乡村绿。” 这是90后海归、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常委、春江集团副总裁兼河南宝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裴将发出的肺腑之言。

2015年回国后,裴将发现他的老家太行山,变化很大,几乎家家户户有车有房,但有一个突出矛盾——高效发展和低效能源。乡村要发展,乡村也要美丽。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振兴,什么样的产业又强又美又富呢?

“经过调研论证,我们决定让太阳光照亮钱袋子!” 裴将说,通过推行屋顶光伏,一个村每年能发绿电1000多万度,几乎是一个小型乡镇一年的用电规模。此外,通过屋顶租赁、对冲电价等,每年还可以给老百姓净创收2000多块钱。

裴将透露,目前,他们还依托太行山筹建抽水蓄能电站,化水为宝,春节后就要开工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发绿电35亿度。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每年能替代燃烧动力煤200万吨,相当于减少30万辆小汽车的碳排放量。

裴将说,不管是中国红,还是乡村绿,都任重道远。除了要抓产业振兴,让光照亮钱袋子,更要抓人才振兴,让大舞台激活脑瓜子。

搭建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由中医药大省迈进中医药强省

——省政协常委李素云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河南作为中医药大省,应该怎样更好地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省政协常委,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执行院长、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素云回答了记者提问。

李素云说,河南省作为一个中医药大省,还不是中医药强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目前河南省还没有国家级的中医药科研平台,如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缺少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李素云长期关注我省中医药发展,今年的提案也是有关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

李素云建议,河南省搭建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把中医的疗效讲清楚、原理说明白;大力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和国家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加强中医药关键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制定我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措施,推动我省由中医药大省迈进中医药强省。

用中医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来化解社会矛盾

——省政协委员丁云霄

“律师的主业是诉讼,可是法律界公认的、最好的法律服务却是避免诉讼!” 丁云霄说,近年来他们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这些工作,可以用中医思想所说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来概括。

丁云霄认为,所谓“未病先防”,指的是在实质性纠纷形成前,做好路径引导。双减政策出台后,对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较大,一些培训机构决定关闭,这极有可能会出现大量单方面解除合同的纠纷。

“新冠疫情出现后,劳资纠纷涌现。如何在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充分保障劳动者权益,是化解纠纷的关键。” 丁云霄说,为此,他们迅速编纂了《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法律问题解答》电子版,并将这些资料赠送小微企业,让企业和职工双方对疫情期间的劳动政策,做到心中“明明白白”,双方坐下来协商,避免了大量的官司出现。

丁云霄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河南。因此,他认为,律师的法律服务只有着眼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着眼于化解社会矛盾,才能体现法治的真正价值。

创新性做好文物的解读和展示 让文物活起来

——省政协委员潘伟斌

作为一名考古专家,该怎么保护传承弘扬好河南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河南省政协委员潘伟斌经常思索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河南是文物大省、考古强省,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作为一名从业30多年的考古人,我几乎每年都能见证到许多考古新发现,惊喜连连。”潘伟斌说,如何传承、保护利用好这些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其打造成河南省的文化名片,将一个个“惊喜”变成“惊艳”,需要创新性地做好文物的解读和展示。

曹操墓被学术界称为千古之谜,它的“横空出世”让许多人都难以置信,对其产生怀疑。“由于多次被盗,很多人担心我们的展览能否证明这就是曹操墓,在此,请大家放心,我们的证据完全足够支撑起这一科学论断,通过参观,观众一定会有自己的全新判断。”潘伟斌信心满满地说。

他还透露,曹操高陵博物馆即将在今年五月正式对外亮相。“我相信,到时候一定能够带给您一场别样的三国文化之旅。”潘伟斌说。

文化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文旅融合和对文物的有效展示和深度解读,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整合资源,连片深度开发,发挥整体优势。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河南一定能够厚植文化底蕴,续写新的文化传奇。”潘伟斌说。

当好国门“守门员”严密防范变异病毒进入国内

——省政协委员张东明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变异毒株,这是省政协委员,河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张东明和同事一直紧盯不懈的工作。

张东明说,为防止疫情从航空货运途径传播入境,他们也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30分钟,这是他们现在查验一架货运航班的时间。之前,货运航班落地后,机组成员要前往5公里外的候机楼接受检查,整个过程耗时将近2个小时。

目前郑州机场每周有国际航班250余架次,航空公司按照防疫要求报送数据种类多、数量大、处理时效性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们抽调30名警力成立了边防检查数据核查专班。在国际航班入境2小时前,第一时间识别出在疫情严重国家停留过的旅客信息,及时推送给各联检单位,进行有重点的排查,为疫情防控赢在国门、堵在境外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数字化为河南文化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省政协委员曹永彬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该怎样拥抱这个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省青联常委、博雅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曹永彬用一个演示开始了他的答记者问。

“这是一张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时的老照片,名字叫‘凌空除险’,这张老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打开手机小程序,扫描照片,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视频。”现场,曹永彬边介绍边演示,一段视频呈现在大家面前,讲述者正是这张照片的主人公——红旗渠劳模任羊成。

曹永彬说,因为时代变迁,这些史料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之很多当事人年事已高,如刚才讲述的老劳模任羊成今年已93岁高龄,如果不能将这些珍贵的史料及时保存,很有可能它们将不复存在。

“一方面对史料进行数字化采集,扫描修复保存,同时,深入实地采访历史当事人,运用现实增强技术,将图片和视频采访相结合,让红旗渠史料鲜活地永久保存了下来。”曹永彬说,“看到这个方法不错,我们推而广之,将更多优秀的河南文化元素纳入数字化保存范围,对一些文献古籍、拓片、书画、摄影、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资源进行数字赋能,不仅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力,增强了文化的感染力,更提升了文化的传播力。”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数字化转型战略位居全面实施‘十大战略’之列,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我相信,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河南文化产业必将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迎来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曹永彬说。

两张照片、两个数据见证“母亲河”“穿新衣、焕新颜 ”

——省政协委员于鲁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已经两年多了,“母亲河”发生了哪些变化?省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修复研究所所长于鲁冀回答了记者提问。

“这张照片是三门峡大坝附近的黄河生态廊道,它背后的数字是1186。”于鲁冀说,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黄河两岸生态廊道加到一起,有1186公里,南岸已经基本全线贯通,越来越绿的廊道让“母亲河穿了新衣”。

在调研中,于鲁冀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黄河的一些支流还存在着无水断流、有水不流的现象。

于鲁冀认为“河中无水叫河床,有水不流叫河库,有水流动才叫河流”。流域是一个整体,必须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要做到这些,他认为重点是“三还于河”。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是一个长期、艰巨、系统的任务。所以我今年把这‘三还’写入了相关的提案,就是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使黄河早日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于鲁冀说。

让会展业成为河南高水平开放的强力引擎

——省政协委员王洪波

会展业该如何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这是省政协委员、郑州市会展业促进中心主任王洪波经常思考的问题。

王洪波用“小舞台,大平台”来形容会展业。

“不仅是郑州,国际国内几乎所有的发达城市,会展中心都是地标。它是城市触摸世界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王洪波说,国际公认的会展产业拉动系数是1:9,就是说办一次展览,展馆的收入如果是1块钱,那么它拉动旅游、酒店等相关产业的收入为9块钱。

“郑州因为区位优势和历史渊源,会展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贡献大。”王洪波分享,从郑州会展业发展看,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营销形式,拉动消费、服务民生的桥梁纽带,推进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据国家贸促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到2019年连续三年,郑州市经贸类展会数量和展馆出租率都位居全国前五。”

王洪波坦言,虽然多年来通过办好一个个的展会,逐渐实现搞活一座城的目标,但是,对标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对标服务全省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目标,会展业还需要补齐短板,优势再造。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