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准防疫微镜头丨24小时内画出一张树状轨迹图

2022年01月12日07:02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 李晓敏

  新冠肺炎疫情让“流调”一词跃入公众视野。流调工作者有多紧张忙碌?答案是:24小时内就要绘出一张详细的流调对象树状轨迹图。

  1月3日凌晨3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刚休息了两个小时的梁士杰叫醒。“又有新任务了。”迅速记录下信息,梁士杰再度开启“急速24小时”工作模式。

  梁士杰是郑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他是一名被人们称为“病毒侦探”的一线流调工作者。

  按照我省要求,发现阳性病例后,1小时内要提供流调对象的核心信息,4小时内要根据流行病学史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并依法依规迅速管控风险人群和场所,24小时内完成深入的流调及报告撰写,对风险人员和场所随时发现随时管控。所以,一个个“急速24小时”组成了流调员们追踪病毒的日常。

  “家里都有谁?”“都去过哪里?”“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要在最短时间内还原流调对象几天甚至十几天的行动轨迹,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电话问询流调对象本人。

  如果流调对象的行动轨迹是“树干”,其到过的场所、接触的人员和物品等就是“枝叶”,绘成这样一张树状轨迹图,仅有电话调查远远不够,还需要深入现场调查。

  比如,郑州一名阳性感染者多次去过棋牌室,梁士杰和同事们通过调看公共视频、现场流调、大数据轨迹核对、知情人员证实,排查出了数十名密接者。

  完成一份流调报告,不仅时间紧、任务重,更要保证信息的精准。

  流调对象的回忆出现错漏或者想不起来,甚至不愿配合时,如何保证它的准确性?梁士杰说,河南省实行的公安、工信、公卫和大数据协同机制发挥了很大威力。

  每一次流调中,不仅有公共卫生部门的“病毒侦探”,还有公安、工信部门人员的身影。工信部门根据流调对象手机定位画出的轨迹图,可以印证流调对象的叙述是否真实准确,而公安部门的参与,则让现场调查更加顺畅。

  对于不使用手机的老人或者孩子,则主要通过大量旁证来一一核实其行动轨迹。

  流调工作追踪的是病毒,但面对的是一个个人。要想做好流调工作,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

  参与流调工作多了,梁士杰摸索出了一套方法。比如,电话中,他会先从流调对象的身体状况问起,拉近和流调对象的心理距离,在轻松的氛围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信息。

  完成手头这份流调报告,已是次日凌晨2点,梁士杰和衣躺下,见缝插针地休息,随时准备迎接下一个任务。

  争分夺秒,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才能为及时阻断疫情传播提供关键线索。郑州本轮疫情中,600多名和梁士杰一样的“病毒侦探”正在防疫一线马不停蹄。

编辑:李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