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何山)到2025年,我省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和现代供应链中心地位初步确立;到2035年,现代流通智慧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省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目标和任务。
创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河南省将积极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围绕“千年古都”“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城市名片,突出“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消费特色,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创意研发+工业设计+会展博览”等多业态跨界融合模式,向展贸一体化平台、采购集散分拨中心、消费体验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现代市场形态转型,创新发展“物流+贸易+金融”模式。
《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集聚培育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和100个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华老字号”“河南老字号”。
推动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全覆盖,有序推进社区商业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进一步扩大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探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模式试点跨省业务合作,完善跨境电商交易、支付、物流、商贸、金融等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打造现代供应链中心
《规划》提出,着眼于发挥现代流通业整合资源要素、优化供应流程、提高供应效率作用,构建智能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加工配送、终端销售、全程可追溯的“无断链”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实施“一市一品”项目工程,推进“一县一品”特色农产品进城项目,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
大力发展以流通贸易型为龙头的农业合作组织,加快推广“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农产品流通新模式,促进农产品进入大市场、大流通。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形式,强化农超对接,开展农产品直营直供和网上交易,创新“厂家直供、基地直采”等供应链模式,打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
依托“1+N+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四条丝绸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巩固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同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使河南省成为现代供应链中心。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支撑下的现代物流体系
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推动高速铁路由“米”字形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加快三洋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陇海铁路三门峡段改迁工程,研究实施焦柳铁路、洛宜支线铁路改迁工程,构建“四纵六横”大能力干线铁路网。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围绕主通道关键路段、都市圈繁忙路段和沿黄快速通道,推进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
提升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综合服务、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多式联运数据等平台服务功能,创新“卡车航班”运营模式,探索推进“航空+高铁”联运发展,丰富“一站式”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发展“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生产基地+电商+冷链快递+智能菜柜”等新模式,推动供货、运输、配送终端无缝衔接,形成“干线运输+神经末梢”的冷链共同配送网络。
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高速铁路物流云平台系统建设,促进高速铁路物流行业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到2025年,初步形成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通航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
提升现代流通金融服务能力和信用支撑能力
丰富供应链金融产品,力争培育1—2个全国性供应链金融企业(平台)。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完善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金融服务类机构应用国际规则能力,强化流通企业跨国经营保障。归集市场监管、税务、海关、交通运输等领域流通信用信息,完善数据库,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大数据企业依法采集、整理、存储、加工市场主体在流通领域活动中的信用信息。
引导专业机构建设第三方平台追溯体系,以大数据为支撑实现市场主体精准“信用画像”,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提升优质企业与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信息匹配精准度。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实施日常监管,通过“信用+追溯+监测管理”等方式,对流通企业进行分级分类,开展市场星级评定、“红黑榜”发布和诚信商户评选,全面提高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还将强化省市征信协同,通过数据资源的有效互通,将征信平台打造成为河南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防范区域金融风险,有效促进河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前列。
加强现代流通体系的打造,深入推进“互联网+流通”,优化“一网通办”、“一窗办成”业务流程,深化流通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加快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是河南省打造现代流通强省的创新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河南省将按照《规划》的要求和部署逐步实现现代流通体系的完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