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素琼电脑上贴着手写的医保报销药清单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康亚飞 文图
春节不停诊,社区医院是贴心的“健康守门人”。郑州市汝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样一位医生,80岁的她是居民眼中的“明星医生”——毕业于原四川医学院(后更名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她不仅医术高明,还时刻为患者着想,总是尽量为患者开“医保药”“便宜药”,她的名字叫虞素琼。春节期间,她依然“闲不住”,7天假期安排了4天坐诊,诊室门上还贴着自己的手机号,每天24小时不关机。从医54年,虞素琼一直扎根基层医院。每年春节,她都会像老朋友一样守护在大家身边。虞素琼说,这就是她的骄傲与幸福。
7天假期4天坐诊,门上“公布”手机号、24小时不关机
2月2日,大年初二,下午3点,天气晴朗。
“我找虞大夫!”“我们家几代人都找虞大夫看过病。”刚进诊所,就有几位社区居民“点名”找虞大夫。“这是春节吃多了,多吃点清淡的。”虞素琼一边开药,一边提醒。
“虞大夫是副主任医师,也是我们这儿的‘大明星’,很多人找她看病。”郑州市汝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主任刘勇介绍,该卫生服务中心下辖7个社区,不少人都是虞素琼的“粉丝”。
话音刚落,旁边一位同事回忆,之前,虞大夫在诊所门口坐,后来换了办公室,病人没看到人,便第一时间给虞大夫打电话,“生怕虞大夫不坐诊了。”同事笑着说。
虽然春节放假7天,虞素琼安排了4天坐诊,每天8小时。记者注意到,虞素琼的诊室门上,还贴着自己的手机号。她说,从医54年,她深知什么是“命悬一线”,尤其春节期间还来看病的,可能有急诊病人,所以,她每天都保持24小时不关机,以防紧急情况。
曾因出急诊,烧坏一口锅
虞素琼为啥这么受欢迎?所有回答中“异口同声”的关键词都有——医术高明、敬业。
高明的医术离不开虞素琼的每日精进。她的桌上总摆着一本医学书,只要不忙,就会随时翻阅。在其他医生眼中,虞素琼还是个“时髦”的老太太。同事回忆,前几年,医院安装了一个线上系统,当大家都以为虞大夫年龄大,学习新技术有难度的时候。虞素琼在那几天却经常在办公室“摸索”学习很晚,如今80岁的她用起电脑来毫不费劲。
敬业,是虞素琼的另一鲜明标签。有一年,虞素琼正在做饭,突然接到一个急诊,她二话不说赶紧出诊。谁知,回来后发现,不锈钢锅已经烧化,“从那以后,我爱人再也不让我做饭了。”虞素琼说,“结婚多年来,最感谢的就是我爱人,他几乎‘包圆儿’了所有家务,让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对于每年春节的值班,虞素琼的爱人王世熙也非常支持,“我知道她,脑子里天天就是病人的事儿,在家心里也不安!”王世熙说。
电脑上贴着手写医保报销药清单,防止开“错”药
永远去治愈、永远去帮助、永远去安慰,虞素琼对于病人的关爱和体贴同样令人动容。
记者注意到,在虞素琼的电脑主机上,贴着两张密密麻麻的纸,上面分别写着当年医保报销的药品及不报销的药品,还详细记录着药品的名字、规格等,抬头就能看见。“能用报销药就用报销药,我年龄大了,怕记错,让患者多花钱咋办?”虞素琼说。开药时,虞素琼一直坚持“能省就省”的原则,同样效果的药品,她一定会选择最便宜的。
对病人的关爱体现在每个细节上。有时门诊的人流量大,但虞素琼从来没有不耐烦过。同事回忆,曾经,一位年龄大的病人,听力不太好,几句话下来完全交流不了。虞素琼便拿出纸笔,两人用写字的方式对话,简单的几句话,足足“说”了半个小时,虞素琼全程都面带微笑。
名校毕业扎根基层54年,无悔!
虞素琼对医学的热爱和对病人的关爱与自身经历有很大关系。她出生于四川一普通工人家庭,中学那年,父亲查出了肝硬化,住院期间,一位护士无意中说起:“你将来可以做护士,能救助许多像你爸一样的病人。”这句话让虞素琼下定决心要学医。终于,虞素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原四川医学院(后更名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1968年,虞素琼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一职工医院工作,1971年,她跟随丈夫来到河南,到某厂职工医院工作。当时,医院在农村,虞素琼和同事们除服务本厂职工外,也为不少村民看病,这一经历,让她深刻感受到基层医护工作的责任和意义。后来,该职工医院搬至郑州,虞素琼始终跟随。1997年左右,虞素琼退休,同年又被医院返聘,该职工医院后改为郑州市汝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虞素琼的同学中,有不少是在环境更好、待遇更高、机会更多的大医院工作,但是,虞素琼表示大学毕业后,在基层医院工作54年,从未后悔。
虞素琼说:“我觉得自己非常幸福,一来,基层医院让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通过基层医院的工作,我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二来,50多年来,我目睹了基层医疗的完善过程,感到由衷骄傲。”
“这么重要的历程,我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还有比这个更幸福的事吗?”虞素琼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