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巷道
村党支部组织慰问养老中心的老人
□本报记者刘景华通讯员梁有才文/图
2月13日,农历正月十三,当三门峡市陕州区原店镇郭家村还沉浸在新春的氛围中时,外出打工的人就开始动身了,送行的轿车、三轮车、摩托车不时从村道驶过。村委会所在地对面的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十几位老年人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聊天,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郭家村位于陕州区政府西南2公里处,有503户1690口人,耕地面积1900亩。“原来因为自然条件差,老村实在是住不下去了。”郭家村党支部书记成俊芳说,“十多年前,村里决定从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入手,实施搬迁,集中连片居住。地址确定后,村里统一规划建起了19排486座相同风格的两层楼民宅。”
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村里决定开展移风易俗,改变村民落后观念,建起了文化大院、文明学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室内外场所,给群众创造一个可娱乐、可休闲、可运动、可学习的生活环境。同时,村里组织基层党员群众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每年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乡村光荣榜”等先进典型评选并大力宣传,使文明创建、文明服务工作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农村文化的主流。
置身郭家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变化离不开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郭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我们将其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示范点,每年专门拿出资金进行补贴,并帮村里建了三座公厕,专门拨付资金给村里绘制了文化墙。”陕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秦润新说。
人多地少,这是郭家村的现实。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收入问题,成了郭家村的头等大事。“土地确实是农民的命根子,没有了土地就没了依托。这时候党组织就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他们的主心骨,引导村民克服困难,增加收入。”成俊芳说。郭家村依托三门峡西货运站、中储粮三门峡直属库和其他几家民营企业,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统一组织运输和装卸服务,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
“就我这一个门市部,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今年59岁的村民张建森在西站商贸城开了一个日杂门市部,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在张建森的帮助下,几户村民跟着他学做生意,每年的经济收入也很可观。
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现象就比较突出,如何使老人安居?村“两委”进行了有益探索:投资150万元对闲置多年的校舍进行改造,建起陕州区首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在入院规定上看到:凡是郭家村年满65周岁、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均可入住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入院后,每天只象征性交纳五毛钱费用。
在郭家村,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逢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村里的党员干部都要到养老服务中心献爱心;每逢老人生日,村党支部都会提前订好蛋糕,并提醒子女为老人过生日。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依托城郊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自身亮点,因地制宜发展,培育文明乡风,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努力走出一条以文明乡风为引领的乡村振兴路。”成俊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