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镇化率,河南如何发力

2022年02月22日07:57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高长岭

  2月17日,我省发布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63%左右,城镇化率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城镇常住人口800万人左右。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完成。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加快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规划做了怎样的部署呢?

  构建新格局提高承载力

  “如何发展城镇,才能承载更多新市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说,规划提出,我省将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引领作用,打造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增强洛阳和南阳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一主两副、四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能级,力争到2025年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推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优化重塑郑州都市圈“1+8”空间格局。推进郑州与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加速融合发展。

  同时,大力推进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推进“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规划提出,强化小城镇连接城乡纽带作用,培育发展一批3万至5万人的中心镇,按照小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推动周边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城市更宜居增加吸引力

  “规划从城市建设和管理出发,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让城市更有吸引力,进而提高我省城镇化率,这也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的题中应有之义。”王建国分析。

  规划提出,要建设便捷舒适的宜居城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完整居住社区补短板行动,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有力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需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城市,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建设美丽低碳的绿色城市,推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城市生产生活方式,让城市绿水青山常驻,显著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治理模式,完善治理结构,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

  打通制度通道进城更便利

  “规划提出打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通道,这就是要根除农民进城的各种制度性障碍,让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更加顺利、便捷。”王建国说。

  规划提出,打通市民化制度性通道。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持续降低郑州中心城区落户门槛。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权益。加快完成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得以退出上述权益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建立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

  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强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对随迁子女和户籍学生实行混合编班、统一管理、平等对待。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落实企业为进城务工人员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责任,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无障碍转移接续,探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加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服务,推动跨地区异地就医门诊、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