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张海涛 逯彦萃
人们无法选择回避灾难,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灾难。
去年我省遭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一场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迅速在全省打响。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践行“项目为王”理念,立足长远,综合施策,一项项任务快速落地见效。
灾害虽巨,却挡不住草木蔓发、万物日新。日历倏忽翻到了早春二月,记者深入受灾地区采访,欣喜地看到,风雨离去未久,家园已是新貌,人心坚定向前。
生活为先——安居就学添保障
这个春节,许多受灾群众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辞旧迎新”味道。元宵节当天,巩义市首批285户受灾群众领到了集中安置新房钥匙,灾后半年多就住上新房,他们倍感喜悦。
灾后重建复杂繁巨,民生恢复是重中之重。我省秉持民生优先原则,把重建与提升有机结合,加紧建设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就学等项目。
想要有个家,是受灾群众的最大期盼;让群众早日回家,成为最急迫的建设任务。记者从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目前全省受灾农村住房修缮及分散安置已完工,111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开工,截至1月底4个已竣工交付,29个主体已完工。10月底,全省城乡受损住房恢复重建和搬迁任务将全面完成。
学校、医院等受灾公共设施修缮重建,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全省4000多个教育恢复重建项目,截至1月底已竣工近3600个,竣工率超87%;按照我省计划,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规划内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项目,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一座座乡镇医院,让群众便捷就医;一所所新建学校,让孩子笑靥如花。
生产为要——工厂田野涌活力
浚县高标准农田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长葛市产业园区的机器隆隆赶制订单,云台山千疮百孔的公路变身新通途……
去年,我省不少地区受到灾情、疫情双重影响,恢复生产、稳定群众收入成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
农业项目加快修复。全省共有水毁农田760万亩,其中Ⅲ类高标准农田应急修复去年底已全部完成,Ⅰ类、Ⅱ类高标准农田正在全力修复;非高标准农田项目今年年底前将大头落地,明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受损扶贫项目也在恢复,今年6月底前将全部完工。
企业实现复工复产。我省出台了《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措施》,发挥“万人助万企”活动作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去年9月底全省受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达99.1%。
消费活力不断激发。我省及时出台促销费相关优惠政策,并延续至今年2月底,实现常态化财政资金支持。持续推进文旅“卡脖子”工程建设,完成重点旅游路恢复重建,景区逐渐恢复往日神韵。
受灾群众也不等不靠,用双手开创未来。修武县民宿经营者薛惠昌成了新“网红”,“如今六成客人来自直播平台,今后路子肯定会越走越宽。”
生命为上——应急防灾提能力
重建家园的急迫并未影响我省重建的科学理性,在灾难中反思学习,重建是一场重生,更是一次提升。
针对去年灾害暴露出的问题,我省坚持生命至上,推进重大补短板水利工程,提升应急防灾能力建设,扎扎实实为群众守好生命线。
郑州常庄水库去年曾经出险,如今正加紧建设,今年汛前将完成大坝、溢洪道等工程,在拦洪蓄水上显身手。目前全省水利度汛工程完工率过半,今年汛期前将完成所有水毁防洪工程修复,筑牢生命堤坝。
经历了大灾洗礼,各级各部门应急意识大大提升,应急体系不断完善,不少重建项目将防灾应急考虑在前,为项目增加一道安全阀。卫辉市在修复227省道时,增建了应急避难服务中心,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创应急新模式。
我省灾后重建步履稳健,好消息也不断传来。春节前,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截至今年1月底,全省累计开工灾后重建项目2.6万多个,已竣工2.1万多个,“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的重建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于痛苦中熔铸坚韧,从灾难中汲取力量,在重建中实现超越。罕见的暴雨灾害,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往,更是一个前进跃升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