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婷婷
雨水已过,大地回暖。
郑州市十八里河的省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中心现场热火朝天,一派繁忙。
来到鲜为人知的“宝库”,打开门,踏入一万多平方米的仓库里,爬上爬下“盘库”“倒库”,挨个查看门窗、清点棉被、帐篷、折叠床、棉大衣……,冯磊做得一丝不苟,这里既存有省级救灾物资,也存有中央救灾物资,救灾物资覆盖全国。
今年45岁的冯磊是省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中心储运管理科科长。
成为常年与仓库打交道的“守库人”,冯磊也曾饱受争议。
“不就是看仓库的吗?一个老头都能干的活儿!”有人这样问过。
“一个大学生来干这,有啥出息?”有人在背后议论过。
冯磊从不解释,他只在心里咬定一个目标——坚决守好救灾物资储备,能在紧急时刻保障物资供应!为了这个目标,他一干就是26年。
身材微胖、皮肤黝黑,未开口先微笑,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冯磊,给人一种憨厚踏实的印象。
作为一名从豫东平原走出来的农家子弟,童年时代的乡间生活,养成了冯磊吃苦耐劳、奋力争先的性格。
冬天像个大冰窖,夏天像个大蒸笼。“守库”这活儿听起来枯燥,干起来艰辛。
“这是新入库的补货棉被,之前存放有5万床,‘7·20’紧急派送给受灾群众了。”冯磊指着眼前空旷的一块地儿说,去年7月河南多地遭遇洪涝灾害,省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中心不断接到向各地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的指令。
“着急,根本坐不住!”为了做好快速发放工作,吃方便面、睡沙发,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持续一个多月,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冯磊仍心有余悸。
去年7月20日,暴雨倾盆,救灾物资储备库随时都有被洪水吞没的危险,此时的库区积水已漫过腰部,离库房最高一级台阶只有15厘米了。
必须想办法把水排出去,不然物资就要被淹了!冯磊心中一紧。
冯磊将同志们叫到一起:“先将大门口用沙袋垒起来,在库区内低洼处围墙上凿开口子,增加排水速度。同时在库房门口层层摆放沙袋,阻止雨水渗入,将物资用塑料薄膜铺盖起来,防止物资受潮。”
地上积水甚多,有多处被树枝砸断的电线。顾不上想危险不危险,冯磊带领同志们在库区内凿墙、垒台、挖沟,把水向外排放,查找积水点,一点点挖开、疏通,确保积水快速向外排泄。经过4个多小时连续奋战,没让积水高过库房最后一台阶。
物资保住了,繁重的物资发运任务接踵而至。断电怎么办,想办法借发电机;调不来搬运车辆怎么办,动员单位职工用私家车一趟趟往外拉;找不到搬运工怎么办,保安、临时工、厨房工作人员全部动员起来……7月的郑州,正值酷暑,冯磊带领同志们经过连续10天昼夜奋战,圆满完成了救灾物资紧急发运任务。
其实这些对他们来说也是常态。郑州地处中原,因交通便利,每当国内外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省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中心总会在第一时间接到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的指令。
救灾物资抢运,重在一个“急”字,多在极端天气状态下进行,每一次应急行动,都要跟时间赛跑。
短则三五日连轴转,长则要连续奋战一个多月,饿了就坐在叉车上啃几口烧饼,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打个盹儿。“我们早一点把物资送到灾区,灾区群众就能少受一阵子罪,一想到这,浑身就充满力量。”冯磊说。
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省民政工作先进工作者、省事业单位抗击疫情先进个人……一份份荣誉,印证着冯磊的辛勤付出。
“从没睡过一次好觉,得随时准备着。”冯磊坦言,作为“守库人”深感责任重大,虽然库区离家不远,但总觉得在库里守着心里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