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仅此一家 卢氏这项工作入选教育部示范案例

2022年03月15日08:12

来源:大河报

教学实践中,多媒体学习设备被广泛运用。

新学期学科分享,也通过多媒体实现。

  □房琳颜钊杨仲勋许永起文图

  2022年2月24日,三门峡市卢氏县“互联网+”助推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创新发展,入选教育部2021年度示范案例,全国区域案例66个,河南省仅此一家。

  卢氏县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创新发展,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级多种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教育信息化有效运用发挥了关键作用。

  卢氏县教育信息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成效如何?具体有哪些做法可供其他教育部门借鉴?

  近日,大河报·豫视频来到卢氏县实地探访。

  现场:一个课堂俩老师,线上线下教学忙

  3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卢氏县横涧乡照村小学,该校四年级的学生正在上美术课。

  这堂课有些“特别”:两位老师,一个线上,一个线下,同时教学。

  教室内,同学们端正地坐在课桌前,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认真听老师讲“五谷”作画的步骤,从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

  线上视频里讲解的老师叫李文娟,是卢氏县第二小学高级美术教师。而教室里的老师叫王宇宇,是照村小学一名普通老师。

  讲解完后,同学们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王宇宇的指导下开始作画。

  学生余佳怡说:“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老师在网上给我们上美术音乐课,老师讲得很生动。”

  王宇宇告诉记者,她除了在学校担任美术教师外,还担任语文教师,“我毕竟不是专业的美术老师,遇到有些问题还需要查阅资料,而这种远程教学的方式,让县里面的名师来给孩子们上课,不仅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卢氏县第二小学,李文娟告诉记者,通过这一年多的线上教学,以自己所教的美术课为例,她认为农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构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这样独特的课堂,得益于卢氏县“互联网+”助推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创新发展工作。

  背景:现实难题呼唤教育信息化破解

  卢氏曾经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山,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卢氏县有句民谣:“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这句民谣真实反映了卢氏县的人口分布特点:县域面积广大、人口密度极小。

  卢氏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吕建国告诉记者,因为卢氏县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之相应的是卢氏县各级各类学校分布在山间河汊之中,其中不少学校学生少到几十个,学校之间距离却超过50公里。

  “独特的地理环境给当地的教育发展造成了巨大困难。”吕建国说,虽然县直学校早已迈进了三门峡市先进行列,但乡镇学校却因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当地教育发展。

  如何把这些极为分散的教师及学生组织起来共同进步,是卢氏教育发展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改变,从一根网线开始。

  卢氏县从一根网线不用一秒钟就可以把消息传到千家万户中得到启发,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山区教育发展的突破口。自2016年开始探索,卢氏的教育工作者以“互联网+教育”为抓手,迅速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短短几年,卢氏县的教育面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探索:主抓四个字,活了全县教育一盘棋

  3月8日下午,卢氏县教体局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组织新学期语文教学分享活动,在卢氏县实验中学会议室,该校部分语文教师正通过线上方式认真收听。

  卢氏县基础教育研究室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张永明讲得十分细致,除了新学期语文教师工作的内容外,还讲解了作文批改的基本要求等。

  卢氏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刘扬说:“这种形式非常好,教研员老师平时非常忙,我们不可能经常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以这种网络视频化方式来交流,即便在今后教学中遇到难题,还能通过视频回放解决。”

  吕建国告诉记者,以视频直播形式开展教研活动,针对的是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每个学校的老师都可以参加。他们主抓“引、研、用、带”四个字。

  “引”即牵头单位做好统筹、协调、指导、引领、评价等工作。落实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推进、共同体协作、网络主题、教研开展、科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

  “研”有四种。一研五级名师课堂,开展好“一课三观”(重点利用好部级优课,倡导教师在备课前观看同节三个课例)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二研县域学科教学瓶颈问题,找出最佳突破方法;三研名师课堂远程互动,打破时空距离,提高影响带动能力;四研课程资源开发,做到及时、有效、可操作,达到共研共享。

  “用”有三种,即紧缺课程资源“整体用”,教师教学能力薄弱之处“环节用”,教师提升困难之处“片段用”。

  “带”就是把已经得到验证的研究成果推广辐射运用于实际教学,带动县域各学科教师共同成长。

  变化:“卢氏模式”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2016年开始,经过6年奋斗,卢氏县基本具备了信息化教学应用的硬件要求。

  卢氏县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筹集资金近亿元,安装了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包括县域内64个点的教育VPN城域网和校园智慧安防运维系统、75个云桌面计算机教室、93个网络录直播教室,购置1050套触摸一体机,安装8套智能云阅卷系统,对所有学校网络进行了扩容提速,搭建了信息交流、优质资料、视频直播、视频录播、钉钉(以前是“CCtalk”)等“五大”网络平台。

  常态的县域专递课堂帮助农村学校开足、开齐了课程。卢氏县有众多的教学点,它们开设了原本开不了的科学、品社、音乐、美术等课程,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可以保证每学期县直学校定时送课5门80节以上,教学点收课近3000余节。同时县域精品名师课程,也定时直播,起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作用。

  此外,卢氏县教体局基础教研室利用各种便捷的网络平台,建立定期网络集体备课制度,跨县、片(片区化教研)、校形成三级教研共同体。教师借助互联网,不断获得各种课程资源的学习渠道。“互联网+集体备课”带动了最偏远教学点老师们的教学规范意识,互联网冲破了几百公里之间的地理区隔,城乡学校的师生们在互联网上迅速找到了归属感并培养起信任感,为卢氏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卢氏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该局以“15553县域(卢氏)模式”统领顶层设计,围绕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创新发展“一个”中心,运用“五大”网络平台,实施互联网+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资源均衡。引进“五级”课程,特别是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县域网络公益课程,通过“研送用管”四个环节的网格化管理,实现城乡课程均衡。

  此外,通过构建“五级”教研协作区,实现跨区域网络教研,借力提升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研均衡,最终达到山区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及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目标。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