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乔新强)3月13日,在鲁山县辛集乡三西村的扶贫车间里,几十名女工正在用缝纫机制作坐床式蚊帐。
“别看厂子不大,但一年能生产出20万顶蚊帐呢,大部分都出口到了马尔代夫和非洲地区的热带国家。”工厂负责人魏文平介绍道。
魏文平今年51岁,她1991年卫校毕业后先后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高庄矿和老家乡政府干过临时工,2014年辞职到新疆创业。“新疆离老家太远,时间久了,有点想家,就决定回老家创业。”魏文平说。
“得知这里的扶贫车间对外承包后,我又到江苏南通那边考察了几天,发现对外出口的坐床式蚊帐销路不错,就决定干这行。”魏文平介绍说。
“老外不怎么使用驱蚊药,所以蚊帐需求量大,销路不愁。我们的生产能力有限,有些订单做不出来,只好放弃了。”魏文平有些惋惜地说。
魏文平的厂子目前有工人100多个,多是附近村子的留守妇女,一天工作8个小时,平均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
“我们的老板人不错,中午还免费管饭,大家在家门口打工,也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和照顾老人。”女工孙亚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