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逯彦萃
3月16日,修武县云台山镇一家精品民宿的负责人薛惠昌,带着工人做庭院“保养”,准备迎接春夏旅游旺季到来。
在薛惠昌看来,社会在发展,人的需求在变化,传统的农家宾馆早已无法适应消费者需求。在云台山,大家开始办民宿、搞服务,让游客变客人,让旅游变度假,推动旅游产业“优势再造”。
云台山旅游产业升级之变,是我省发展方式之变的一个缩影。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我省在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内需规模等方面形成的比较优势将面临重新洗牌。为此,省委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是其中一个重要战略。
在“优势再造战略”的指引下,全省各地正在加速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以打造河南发展新胜势。
枢纽引来产业“流量”变“留量”
“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整车很快就能下线。”河南亚特车辆公司负责人谷占勇告诉记者,总部在河北唐山的亚特公司选择落户驻马店新蔡县,看中的就是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我们有一半客户在南方,落户驻马店,每辆车的运输成本降低了4000元。”谷占勇说。
而亚特公司的落户也填补了新蔡县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空白。新蔡县政府党组成员孟长青说,新蔡县的交通区位优势让亚特公司从“过路客”变成了“自家人”,还引来了一串企业,千亿元规模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呼之欲出。
周口市依靠周口港优势,先后引进了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益海嘉里、总投资54亿元的粮食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的黄淮农产品国际物流港等项目;郑州依托航空港优势,形成了移动终端设备、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集群,汇聚了富士康、华锐光电、鸿运华宁等多家龙头企业。
未来我省将通过实施枢纽能级提升、物流提质发展、培育枢纽偏好型产业三大行动,加速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让更多“流量”变“留量”。
数据赋能产业制造变“智造”
“数字化转型是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洛阳市中部云基地2号通信机房项目负责人邹德威说,“我们实施的项目,就是未来数字化社会的大脑与基础设施。”
数字化赋能,让制造正在变为“智造”。在南阳市内乡县牧原集团智能化猪舍内,数字化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养殖模式。“喂食有控制器,输送的是纯净水,清粪有机器人,管理员在控制室看着监控点点鼠标就能操控整个养殖场。”牧原集团工作人员王洪梅告诉记者,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在宇通重工,数字化不仅贯穿整个生产过程,还渗透到后期的车辆销售、使用当中。“我们的大数据平台,可以监测到车辆作业情况与驾驶员身体状况,极大提升了车辆的管理效率,并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额外成本。”企业负责人说,在智能制造的引领下,企业的智能服务也在延伸,一条全新的价值链正在形成。
“传统制造业不是包袱而是财富。”省工信厅副厅长田海涛介绍,为了实现优势再造,我省正在加快实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工程,并建立专班制、链长制等推进机制,通过培育高端装备等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赋能河南高质量发展。
资源蝶变产业潜力变实力
“走,一起去安阳林州过周末。”每年的春夏两季,太行山深处的林州市就成了北京、天津等地滑翔发烧友的聚集地。
在转型发展压力下,安阳市紧紧抓住太行山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滑翔、通航做文章,打造了一个“会飞”的大产业。在古都安阳已经形成了无人机生产制造、人才培训、飞防服务等产业链完备的无人机产业集群,每年一度的安阳航空节也已成为响当当的品牌,吸引了无数滑翔爱好者聚集。
为了加快培育我省强大内需市场,适应消费迭代升级和供给结构优化趋势,我省未来将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升级,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