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下水资源更加充盈——写在第三十个“世界水日”到来之际

2022年03月22日07:30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记者 谭勇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个“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个“中国水周”。我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深受缺水之困导致超采

  “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3.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量381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40立方米,分别约占全国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的1/5和1/4。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分布不匹配,尤其是豫中和豫北地区严重缺水。”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表示,水资源短缺已日益成为影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河南很多地区深受缺水之困,一些地方长期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水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除洛阳、三门峡和信阳外,我省其余14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都有地下水超采区。”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处长郭贵明解释说,经初步测算,目前全省超采地下水高达19亿多立方米。

  “开源”增总量“节流”减用量

  水资源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从增总量、减用量两个方面,不断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河南而言,意味着要“开源”,也要“节流”。

  去年年底,濮阳市实现了丹江水全域覆盖。“利用南水北调地表水置换深层地下饮用水水源,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近1亿立方米。”濮阳市委书记杨青玖说,近3年,濮阳全市累计减少开采地下水3.3亿立方米。

  “开源”就是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包括高效利用地表水和非常规水(洪水、雨水、中水等),用足用好南水北调水,充分利用引黄水,推进地下水水源置换,开展河湖生态补水。

  “‘节流’就是强化水资源节约利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这是应对我省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省节水办主任吴越告诉记者,今年3月1日起,《河南省节约用水条例》正式施行,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进一步彰显。

  综合治理效果明显

  近年来,我省累计使用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24.6亿元,先后选择18个县市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65亿立方米。

  用一组数字来说明治理效果:全省地下水年均开采量从2015年的120.65亿立方米下降到了2021年的98.26亿立方米;与实施地下水综合治理初期2018年相比,2021年年底全省同期浅层水水位平均上升1.75米,深层水水位平均上升2.33米。

  2014年至2015年,我省划定了地下水超采区和禁采区、限采区,去年还对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区域暂停新增地下水取水许可。同时开展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通过水源置换、引水补源、节水灌溉、取水井封填等治理措施,累计封填取水井1.1万眼,形成压采能力5.06亿立方米,50个城镇水厂年置换地下水约6.3亿立方米。

  前不久,省政府印发《关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力争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0.61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引江济淮、引黄工程供水区城镇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其他区域城镇地下水超采量压减90%以上,全省地下水水位降幅总体趋缓。到2035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9.1亿立方米,除分散居住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部分特殊行业用水外,其他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全省地下水实现采补平衡、水位止跌回升,为全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表示。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