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寒食节吗?传统节日不该被遗忘

2022年04月02日21:02

来源:大河网综合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寒食节也跟随着满城春花悄悄到来了。

  历史上,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也就是清明节前一二日。今年的寒食节是农历的三月初四,阳历4月4日。因为两节时间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虽在当下寒食节鲜有人知,但人们约定俗成,不在清明节当日祭祖,而选在其前一两日扫墓,这也是寒食节习俗的痕迹。

   寒食节的传说故事

   故事一:相传晋文公执政后想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大门紧闭,不愿见他,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伤心至极,便下令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故事二:“冬到寒食一百五,燕子来添土。”

  是说在寒食节这一天或前一天,燕子筑巢添土之时,也该为家里的祖先添土修坟了,这不仅是告慰逝去的亲人,还有家中子嗣延绵、儿孙孝顺的寓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寒食节的风俗活动

  【祭拜扫墓】

  寒食节祭拜扫墓在南北朝到唐前期被视为“野祭”。每家每户都会到自己的祖坟上,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上滚下来,用柳枝或者起个疙瘩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为沾上先祖的德泽。

(图源:人民网)

  【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来是怀念介子推所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流传民间也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插柳是一种习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樯”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图源:人民网)

  【踏青郊游】

  寒食节也叫踏春,始于唐宋。在花草返青的春季,人们结伴到郊外去踏青。

(图片来源:新华社)

  【荡秋千】

  最早的秋千多以树丫为架,然后拴上彩带,而后发展成各种绳索+踏板式的秋千。“荡秋工”以唐代最为普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展成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图源:人民网)

  寒食节的风俗小吃

  寒食节,寒食从词面上来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那么寒食节有没有吃什么冷食的讲究,在寒食节这一天里,传统美食有哪些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窝窝醪糟】

  寒食节食用窝窝醪糟,不仅可以做到在吃寒食的同时,又温养身体,而且它的优秀产品品质也满足了人体所必须,一举两得。

  【青团】

  一种用草头汁来做成的绿色糕团,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寒食粥】

  寒食节日期间,百姓家家不许动烟火,需备麦粥等冷食,较常食用的有杨花粥、梅花粥、杏酪、冬凌、桃花粥、乾粥、大麦粥等,为此纪念,寒食粥便是因寒食节而流传下来的节日饮食。

  【芝麻烧饼】

  寒食节前后有放风筝的习俗,风筝上还得插上竹笛,犹如“筝”鸣,吃糖耳朵还是为了图个“耳聪目明”的好口彩。

(图源:新华社)

  【捏“寒燕儿”】

  清明寒食前后,家家都要给小孩子们捏“寒燕儿”,这是很讲究的营生,亦是给小孩们的祝福。

(图源:人民网)

  寒食节曾经是历史上极其重要的节日。如今已经慢慢淡出了习俗,现在的清明节里,基本已经不含寒食节的成分了。不过,作为古代一个大节日,它不应该被我们遗忘。寒食节文化和习俗都可以继续传承,可以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把祭拜扫墓、插柳、踏青等民俗活动传承下来。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重新过这样一个节日。那个时候,寒食节将会结合现代元素,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来源:人民网、新华社、群众新闻网、北京日报客户端等

  整理:王晓颖 刘慧娟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