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钉纹铜爵
绿松石龙形器
网格纹铜鼎
□大河报·豫视频 记者 李韶萌 通讯员 李媛文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供图
双地铁、高架立交、快速路与高速“联网”……阡陌纵横的交通网络,勾勒出古都洛阳重振辉煌轮廓。
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路网、最早的二轮车遗迹……沿着古城快速路一路向东30分钟,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带您穿越3800年,探寻最早的中国“都市范本”。
科学发掘60余载,二里头的“宝贝”不胜枚举,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留住历史根脉传承的印记。
绿松石龙形器:我国最早的龙形象之一
一场63年历经三代的考古挖掘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1959年夏天,中国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其后展开了一场为期63年、历经三代人的考古发掘。
作为研究华夏文明开端的关键考古遗存,二里头遗址揭开了“最早的中国”的神秘面纱。
4月11日,记者来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远眺二里头,紫铜建筑呈现古寂之美,走进馆内,巨大的夯土墙勾勒出二里头的文化符号,铜与夯土的结合,似历史遗迹与文明的延续,一秒穿越回最早的青铜王朝。
“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现身
从空中俯视整个博物馆,似一把“古钥匙”,象征着二里头文化是开启中华文明的钥匙,所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整体造型宛若一条盘旋的龙,这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绿松石龙形器有关。
2002年,考古队在宫殿区一座早期大型建筑3号基址的院内发现成组贵族墓,墓葬中部放置的就是被称为“超级国宝”的镶嵌绿松石龙形器。
在清理3号墓发现绿松石时,工作人员都以为是一块15厘米绿松石铜牌饰,没想到越揭露长度越长,最后竟然长达70厘米。绿松石片很细小,清理起来极为困难,稍不留神,甚至用嘴吹一下周围的土屑都可能会使绿松石片移位,一旦有较大的移位就不可能复原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科学院进行了整体提取,运回室内,再进行清理。这件龙形器才逐渐“浮出水面”。
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镶嵌绿松石龙形器整体由2000余片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仅0.2~0.9cm长短,厚度仅0.1cm左右。龙身长64.5cm,中部最宽处4cm。绿松石片本来应该是粘在某种有机物上,但是所依托的有机物已经腐朽,仅在局部发现了白色灰痕。距龙尾3cm还有一件绿松石条形饰,中间有红色漆痕相连,由龙首至条形饰总长超过70cm。
龙形器放置于墓主人的骨架之上,由肩部至髋骨处。头上尾下,很可能是斜放于墓主人右臂之上而呈拥揽状。龙头置于梯形托座上,嘴部略微突出,青、白玉组成鼻梁,绿松石的鼻头硕大醒目,圆饼形白玉为睛。龙身呈波浪状,错落有致,色彩绚丽,工艺高超,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最直接、最正统根源
那么这件绿松石龙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些专家认为这件绿松石龙很可能是史书记载的龙旗,也有专家认为是祭祀场合使用的仪仗工具龙牌,还有学者则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权杖。不过无论是这些可能性中的哪一个,墓主人是一名主持祭祀仪式的祭师是普遍得到学术界认可的。
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具有极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的出土,也代表着中国龙的形象在“中央之国”“华夏第一王都”的最古老发现,更有力地实证了华夏儿女永永远远都是“龙的传人”,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国之重器”,网格纹铜鼎:华夏第一鼎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馆藏,还有诸多罕世珍宝,被誉为“华夏第一鼎”的网格纹铜鼎便是其中之一。
1987年,网格纹铜鼎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采用先进的复合范工艺铸造,端庄规整,纹饰朴素,外形虽略显稚拙,但独一无二。是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唯一一件青铜鼎,也是我国有明确出土地点最早的青铜鼎。
网格纹铜鼎高20cm,最大直径为15.3cm,底径10cm,厚度只有1.5mm,折沿双耳,垂腹平底,底部的三足为四棱椎状,在它的腰腹部装饰有一圈不规整的网格纹,它也是由此而得名。
最初,鼎是用来烹饪和盛放肉食的炊具,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锅,后来因用于祭祀礼仪的场合便同时成为一种礼仪用器。鼎作为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被称为“国之重器”。千百年来,鼎作为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被赋予了众多的神秘色彩,已经浓缩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网格纹铜鼎是华夏国初创的真实写照,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乳钉纹铜爵:中华第一爵
在号称“礼仪之邦”的古代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器是酒文化乃至它背后的礼仪制度的重要载体,这件乳钉纹铜爵1975年发现于偃师二里头。青铜爵作为一种常见的饮酒器,流行于夏商时期。
这件乳钉纹铜爵,前有长流,后有尖尾,细腰瘦腹,三足外撇,在它的一侧还装饰有耳形的鋬。腰腹部装饰着五枚横排的乳钉,所以得名乳钉纹铜爵。更有专家评价: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显示出这件爵的器身比例制作得非常精妙。除了高颜值,乳钉纹铜爵也有“有趣的灵魂”,在它的侧边有一条突起的棱被称为“范线”,证明了这件爵是采用非常先进的复合范工艺来制作的,标志着我国的青铜制造技术从以往只能制作小型简单的青铜器转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空腔式的青铜器了。
据介绍,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青铜爵数量极其有限,这一件更为珍贵,因为它是唯一的一件带有两个小立柱的,专家们经过
考究之后认为,它有可能是用来固定滤网的,因为古代的酒是浊酒,会有很多的残渣,在长流的位置固定一张滤网,就能过滤掉其中的杂质。
这件乳钉纹铜爵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爵,向我们展示了夏朝时期青铜冶铸技术的高超和设计的巧妙,复合范技术的运用也开启了我国青铜时代的先河,被誉为“中华第一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