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有趣、趣味横生 孟宪明长篇小说《第一个十月》深情回望历史

2022年04月17日17:2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4月17日,由文艺报社和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的“孟宪明长篇小说《第一个十月》作品研讨会”在北京、郑州两地以线上会议的方式成功举办,全国文艺界、评论界等十余位重量级专家参加了活动,深入研讨了该作品的出版价值、艺术特色,挖掘了作品背后蕴含的重要意义。

我们为什么总往后看?小说以章回体形式记录历史事件

本书作者孟宪明是当代著名作家、影视编剧、民俗学家,著有文学作品十多部,影视剧本三十余部,专著三部,作品数十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座谈会上,孟宪明向大家分享了《第一个十月》的创作心得。

“我们为什么总往后看?这不仅仅是生理问题,也是生存问题。”孟宪明在谈及创作初衷时说,人们通常是两只眼睛看现实看当下,而在我们的后脑勺上还长着一只和灵魂有关的眼睛,要时不时地用一用这只眼睛去审视过往、审视我们自己的灵魂,创作小说《第一个十月》,回顾历史的时候,他是怀着赤忱之心,去审视人心,挖掘中国民心所向的。

《第一个十月》是孟宪明潜心五年创作的长篇力作,于2022年1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的反特故事。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6月15日,聚集了共产党优秀代表和各民主党派精英的新政协筹备会议在北平亚洲饭店召开,共商民族前途和国家大事。人民共和国开国在即,败退的国民党集团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向北平派出了大量特务,对共和国的诞生形成了重大威胁。我党对敌人的行动早有准备,他们同特务斗智斗勇,不怕牺牲,艰苦卓绝,在共和国的第一个建国日前夕,把阴谋炮击天安门、破坏开国大典的中外特务一网打尽。

《第一个十月》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个十月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和典型的历史事件,以生动、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共和国诞生之际的震撼与辉煌,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使命与根基。小说分上、下两部,共86万多字,规模宏大;故事以小见大,主题深刻,通过最底层人民的命运发生的深刻变化生动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变迁;作品艺术特色鲜明,采用章回体写作,故事动人,情节跌宕,心理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叙述角度新鲜而独特;全书36章,内含36个谜语,谜语和故事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大大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加了读者的参与感和阅读兴趣。

演绎社会众生相 看保卫干部如何破获五路特务

小说以塑造人物群像取胜,人物性格鲜明、特征突出。作者塑造了吴邑、罗山、梅东岭、于兵、鲁战凯和孙觅这样一组可歌可泣的保卫干部群像,他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保驾护航,挥洒了青春和热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那个夜晚,伴着礼花在天空的绽放、歌声在城市的飞扬,操劳过度的保卫处长、老革命吴邑同志“永远地睡着了”,人物形象令人动容。

同时,作者还塑造了一群小人物的形象,盗贼、警察、孤儿、厨师……作者广泛关注当时社会底层人物,比如改过自新的小偷“田快手”、快人快语却命运悲惨的紫姐、中情局外围特工军火商人马斯利、一句话带三个“球”的底层特务郭闹闹……通过对底层人物的描写,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的伟大历史变革。

小说生动描绘了我保卫干部如何依靠人民,抽丝剥茧,破获五路特务一个个谜一样的惊天大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保驾护航,情节跌宕起伏。

一段艰辛的旅途,一段温暖的记忆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谭福森认为,小说《第一个十月》将大家带回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难忘岁月里。小说书写了当时最底层人民的命运发生的深刻变化,以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共和国诞生之际的震撼与辉煌,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使命与根基。

“新时代需要这样的作品,也只有站在今天这一崭新的时期,回望历史的风云过往,我们才能看清楚‘第一个十月’的来之不易,才能深刻领悟来时路上那些不应被遗忘的艰难险阻和血雨腥风。”谭福森说。

据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王庆介绍,多年来,孟宪明的长篇小说《念书的孩子》《花儿与歌声》《三十六声枪响》《双筒望远镜》等优秀作品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作品连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好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重要奖项。

大象出版社社长汪林中称本书的出版经历了一段艰辛的旅途,也是一段温暖的记忆。86万多字的书稿,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三审三校、排版设计、质检审读,不分昼夜、加班加点,高质量完成任务。

有趣好读 讲故事高手孟宪明以独特文学叙事深情回望历史 

随后,与会专家从多个方面研讨了《第一个十月》的创作意义和出版价值。

文化铸就创作品格,传统提供艺术支撑,《文艺报》总编辑,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梁鸿鹰认为,本书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学优良传统,在创作方式、取材重点和叙述方式上很有匠心。孟宪明采用章回体创作是向传统文化致敬,也是突破自我的一次探索,他注重张扬章回小说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扬善除恶,给人教育启迪的作用。

“孟宪明是讲故事的高手,他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依托,他敏锐把握历史运动规律,将历史真实、文学想象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完美统一,产生了寓教于乐的作用。”梁鸿鹰认为。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对本书高度肯定,他认为《第一个十月》是作家向历史交的一份答卷,“对历史的书写是文学家的责任和使命,这部长篇有很大的时代观,是对历史的正面书写,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段历史,写出了当时人民积极乐观的氛围。”吴义勤认为,《第一个十月》是一部好读、吸引人的作品,情节扣人心弦,故事精彩可读,充分体现了作家把握题材驾驭故事的能力。

文学是人学,他认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丰富鲜明,每个人都有他的性格故事,群像刻画非常成功。

紧张中有闲趣 简单中见深刻

作为孟宪明多年的老同事,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认为,《第一个十月》虽然具有当下流行的谍战探案作品元素,但并不以情节推进和悬念设置取胜,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人物塑造上。

他认为,这部作品与一般侦探小说采用有限视角以增加悬念不同,而是采用全知视角,对敌我双方的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不以制造悬念取胜,而是把表现重点放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社会形势、人们的精神面貌上,着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通过对民俗学、社会学知识的生动表达吸引读者。应该说,这是一部故事生动、人物鲜活、表达有趣又极富教益的优秀作品。

同时,作者民俗学家身份的鲜明表现是用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大量民间俗语、各行各业行风行规、各节令风俗习惯等,极大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

“老旧故事”出新意,传统手法生妙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韩宇宏评价,孟宪明把80多万言写得妙趣横生、风趣引人。另外,就是故事张力强劲而富有韧性。小说好读还在于它的趣味性。从第一回开始,一回一个,总共36个字谜,这些都给小说增添了无穷的风趣和阅读快感。

随后,与会专家一一发言探讨,大家认为,小说深刻展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社会现实,通过一群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时代的大变迁,让读者感悟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内在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是百年大党,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在这样一个历史交汇点,《第一个十月》的出版,可以说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的文学表达。

编辑:谭敏  审核 :张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