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技能兴乡村”系列报道⑥丨立足技能事 闯开振兴路

2022年04月19日07:3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李小闯正在用仪器测量门板厚度。李亚奇摄

  □本报记者王向前本报通讯员焦萌

  “铺就返乡之路,打开创业之门。”4月14日,走进叶县龙泉乡返乡创业园,门口这副对联显得与众不同。

  在龙泉乡门业返乡创业园内,目前已聚集16家以生产经销室内门为主业的公司,加上在外龙泉籍门业企业生产的各类室内木门,市场份额能占到全省的60%、全国的30%以上。

  技能立身返乡创业

  今年46岁的李小闯,是叶县龙泉乡龙泉村人。

  以前这里穷,穷怕了的龙泉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李小闯也不例外,初中毕业后到南方一个台资家具厂“闯荡江湖”。他头脑灵活,瞄准靠技能安身立命这条路,几年时间历经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组合机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技能岗位,最终进入管理层。

  随着技术水平和收入的提高,李小闯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13年,他在郑州开办了河南红枫木艺有限公司。此时他周边,龙泉籍老板创办的门业企业已有300多家,从业人员达万余人。

  “老家看到了我们这个群体的潜力,有意在老家打造门业返乡创业园,吸引乡土人才回归。”他决定返乡,并且和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动员龙泉籍老板抱团回去。

  讲政策支持,叙家乡情谊,展美好前景,一批优质门业企业跟随李小闯的脚步,落户龙泉乡返乡创业园。之后,他组织成立叶县门业协会,采取抱团取暖的办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协助交通便利的相邻乡镇引进物流企业,打造物资集散地。

  他认为,一个产业要想在一个地方发展好,地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得跟上,员工的技能水平也得跟上。为让大家都能发展好,他广授技术,担任多家企业的技术顾问,如今还以龙泉乡门业返乡创业园区技术总顾问的身份参与园区建设。

  目前,龙泉乡返乡创业园已经引进门业企业16家、线条厂2家、门框龙骨厂2家、门板厂1家。全乡仅此一项,累计资产3.9亿元,年产值4亿元。同时,还带动发展全乡及周边物流企业20余家、纸箱厂2家、包装棉厂1家。

  能人带动惠及乡邻

  “一二三,起!”走进圣蒂思门厂的生产车间,房爱霞和几名工人喊着口号,正在将一块基本成型的门板从生产线上抬下来。另一个车间里,工人师傅熟练地操控数控雕刻机床,几分钟后,一个时尚的雕花门板就完成了。

  房爱霞是龙泉乡蔡庄村的村民,家离圣蒂思门厂只有两公里多的距离。“我原来最远跑到广州打工,这两年在家带孙子,没法出远门。现在在家附近就能上班,一个月可以挣四五千元,比外边打工得劲!”房爱霞说。

  李小闯介绍,他的工厂吸纳了100多名乡亲就业,平均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为员工办理有“五险”。

  回乡一人,致富一方。随着越来越多的门厂搬回龙泉乡,目前龙泉籍门业企业及相关产业链已安置1.2万余人就业。

  李小闯更是有心把门业在家乡做大做强,越来越重视技术革新。“去年我们公司申请了5个专利,与平顶山学院签署了合作研发协议,投资30万元做VOC(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生物降解项目的研发。项目成功的话,所有木业企业都将获益,每个企业都能申请绿色企业、环保企业。”

  乡村振兴看产业,产业兴旺需能人。2020年4月他担任大何庄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里人致富也成了心头大事。

  去年,在了解到相邻村庄的小伙刘景泉有返乡创业想法后,李小闯前后到深圳五六趟,终于将刘景泉开办的河南无界实业有限公司“拉”回来,使其入驻大何庄村的扶贫车间,村里有了一份厂房租金收入,还带动3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帮助村里筹资30余万元,流转土地289亩种植高油酸花生,让土地入股村民实现分红增收……

  “大何庄的变化,我们有目共睹,也让大家接受了这个‘外来’的支部书记。”村民彭保旗说。

  谈起下一步规划,李小闯信心满满,“村里引进了梦之门整屋定制项目,发展步入正轨。门厂虽然受疫情冲击,但我们正通过电商拓展销售渠道。”

  技能立身,返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这样的故事,正持续在龙泉乡和更多的地方上演。2021年,叶县被评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截至2021年底,该县累计扶持返乡创业4.1万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3.8万个,带动13.7万人就业。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