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盛开在援沪方舱里的三朵鹰城“艳丽”玫瑰

2022年05月23日15:46

来源:大河网

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工作中

大河网讯 “5月17日当天,新华社播报了‘上海全市16个区已全面实现社会面清零’的消息,俺非常高兴,为268名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历经39天奋战,终于迎来今天的好消息感到骄傲。”5月20日,已从上海返回河南、正在河南某地集中隔离观察的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共产党员、郏县中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袁艳丽在电话中这样说。

4月5日下午,袁艳丽突然接到医院领导电话:省卫健委将抽调268名核酸检测技术人员,组成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支援上海,需要郏县中医院抽调3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奔赴上海。

袁艳丽果断回答:“我是党员,我去!其他人选,我征求同志们的意见。”

当袁艳丽将此消息在本科室微信群通报后,科室里19名姐妹纷纷要求参加。最终,经院领导研究同意,在确保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情况下,袁艳丽和PCR实验室的冯梦佳、王韩佳“三朵玫瑰”前去上海。

4月6日上午,袁艳丽三人和来自鹰城其他医疗机构的22名大白抵达新郑机场,与来自其他地市的队员组成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一起“飞”赴上海,当晚抵达上海后,就立即投入到方舱实验室建设中。

在上海某区一体育馆内,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自建了2个气膜方舱实验室,每个方仓实验室按照试剂配置、加样封模和扩增上机等核酸检测流程设立了三个区。检测队伍按照地市分为八个检测团队,袁艳丽所在的平顶山队按照工作流程设立不同工作岗位,袁艳丽作为一区组长,和另外两名大白主要负责试剂配置工作。

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宣誓中

袁艳丽说:“平常在家里时,每班次一般配置两三盒,在这里,每班次需要配置两三百盒,拆包装、离心、混匀、试剂板加样,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流水线作业模式,每次都能高标准提前完成任务。”

“当我们组完成任务后,就主动去协助其它区的同志工作,我常去扫码岗位。扫码岗位在临时搭建的小帐篷里进行,没有空调,工作环境最差。面对南方暑热的天气,为了降温,我们总队队长、来自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李刚主任,协调来上千袋冰袋来达到降温目的。即使这样,大家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站在那里啥也不干就不停流汗。”袁艳丽说。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天,来自上海不同社区的、极有可能带有阳性标本的核酸标本源源不断闭环式转运过来。袁艳丽和队友们每时每刻都在谨慎操作着,等到一个班下来,25000多管的核酸标本扫码工作量,让袁艳丽累得汗流浃背、头晕眼花。袁艳丽说:“咱们河南的大白,没有一个抱怨,没有一个叫苦,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心愿: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为上海疫情防控争取时间。”

核酸检测的每个环节都有被阳性标本感染的风险,袁艳丽每次上岗要穿防护服,下岗要脱防护服。“每次穿、脱防护服很麻烦,我们每天工作10到14个小时,中间只有一次轮流脱下防护服、做好自我消杀、再去就餐的时间。待就餐完毕,再穿上一套新的防护服上岗。因此,大家在吃饭时,很少喝水,这样可以减少工作时去卫生间的次数。”袁艳丽说。

袁艳丽工作中

袁艳丽上有年近七旬的父母,下有正在读高一的女儿。母亲去年因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日常生活需要人照顾,作为母亲唯一的女儿,袁艳丽每日因忙于工作不能守护着母亲。当袁艳丽把去上海支援抗疫的事告诉母亲时,母亲说:“既然你愿意去,你爸俺俩支持你,家里有你爸照顾我。你也别担心豆豆(袁艳丽的女儿),让你爸常去学校看她。”

去上海之前,袁艳丽电话告诉女儿,她要去上海支援抗疫,时间有点久,有事及时给爸爸或姥姥联系。“五一”假期过后,豆豆返校不久患上了皮肤病,当女儿电话告诉她“有时很疼”时,电话中的袁艳丽忍不住哭了。懂事的女儿赶紧说:“妈妈,您安心工作吧,快好了!”

冯梦佳是一位有两个儿女的妈妈,大女儿正在读小学,小儿子是幼儿园的幼童。刚到上海没几天,由于水土、气候等因素不适应,冯梦佳出现了腹泻,队长让冯梦佳住院治疗,冯梦佳说:“不用,吃点消炎药就好了。”在居住的酒店仅休息两天,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冯梦佳就带病上岗。

冯梦佳所在的岗位在二区,她的职责是把提取后的核酸加到扩增试剂里面(又叫“点样”)。冯梦佳说:“前期时,在全自动设备不充足情况下,有一半的点样标本需要手工按压加样枪去操作。一个板需要手工按压12次,一个班需要加一二百个板,按得大拇指抽筋、酸困,但丝毫不敢松懈,否则,就会影响后续检测环节的进行。”

“丈夫也是上班族,在上海期间,丈夫担起了爸爸和妈妈两项职责。早上把孩子们叫起床,早餐后,再一个一个送两个孩子上学,然后再去上班。到了傍晚,看准时间赶到两所学校接住儿女。老公的支持,也是俺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的一个原因。”冯梦佳说。

王韩佳是一位年仅26岁的同志,她每天的工作是负责二区的封板,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还帮助二区其它岗位上的同志提取核酸、点样、加样、准备耗材。

王韩佳说:“在上海,每天的工作风险性大,工作量还大。每班次最少要进行150多板的封膜,为确保万无一失,每板都要封两次以上。因为这是二区的最后一步,所以每次都是最晚出实验室。虽然很辛苦,但从无怨言。”

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休息中

“刚到上海时,由于疫情形势严峻,物资供应不畅,加之初来乍到,工作条件还不稳定,饮食等方面有很多困难,那段时间是大家最难熬的时候,但是,没一个人掉队,没一个人抱怨。有很多队员因水土不服患病,到当地医院就诊时,接诊医生了解到我们是援沪医疗队的,纷纷给予方便,并表示感谢。那一刻,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王韩佳说。

历经39天的昼夜奋战,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共完成检测量1295873管,其中检测出阳性管数1926个,为上海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谈及39天的异地抗疫生活感受,袁艳丽说:“疫情给生活带来了磨难,我们付出了艰辛,但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成长。能够在最美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不悔!不怨!唯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蔡长伟 宁建鹏/文图)

编辑:张馨予  审核 :孙华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