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煤成“金”,换跑道迈向绿色经济 许昌襄城瞄准硅碳新材料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2022年05月24日07:38

来源: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许昌襄城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某企业正在生产光伏组件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张克瑶 文 李博 摄影

  能源变革、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炭“黑色经济”的未来在哪里?许昌市襄城县已找到“绿色经济”新出路——硅碳新材料产业。4月11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公布“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第一批)”,许昌市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等15个产业集群入围。

  据了解,许昌市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以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核心,经过近几年发展,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那么,许昌市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现状如何?骨干企业都有谁?未来规划有哪些?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近期到襄城县进行实地走访。

  【现状】

  襄城县依托煤化工形成硅碳新材料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襄城县煤炭储量高达15亿吨。煤炭资源优势为襄城县带来煤化工产业,也助力襄城县培育起硅碳新材料产业。煤炭如何“变成”硅碳新材料呢?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发现,大致需要经历原材料保障和高位嫁接两个步骤。

  襄城县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介绍,通过项目带动,襄城县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采煤炼焦之外的产业延伸,先后建成7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制氢、10万吨甲醇等重大项目,焦炭产量达到300万吨;通过“三大改造”尤其是绿色化改造,襄城县将煤炭“吃干榨净”,衍生出30多种化工产品,为下游硅碳新材料产业提供原材料保障。

  襄城县发展改革委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依托煤化工基础材料,襄城县高位嫁接形成硅碳新材料产业,布局建设石墨电极、光伏组件、半导体芯片硅材料等3条碳材料、3条硅材料产业链条,促进“六链”深度耦合,形成“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发展格局,襄城县因此成为全省唯一硅碳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河南建设材料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襄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乔晓光表示,襄城县聚焦煤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碳基新材料、高纯硅材料、电子芯片、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从煤炭“黑色经济”到煤化工“循环经济”、再到硅碳新材料“绿色经济”的换道领跑,获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企业】

  骨干企业撑起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

  据许昌市政府2022年4月18日消息,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已达到25.56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80亿元,入驻规上工业企业74家。

  在众多规上工业企业中,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平煤隆基)、许昌金萌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河南平煤神马首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首山化工)等骨干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平煤隆基副总经理夏中高介绍,公司已建成4个生产车间、27条生产线,年产能达8GW,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3.7%以上,稳居行业领先水平。

  襄城县还在继续完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2022年4月20日,许昌安彩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许昌安彩)光伏轻质基板项目(注:产品为光伏玻璃)成功点火。许昌安彩总经理王庆勇表示,该项目建设产能为4800万平方米/年,预计2022年8月建成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4亿元,利税1.8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

  首山化工是碳材料产业链的代表性企业。首山化工方面介绍,公司通过焦炉煤气制氢工艺,使煤炭采选和尼龙化工两条产业链成功对接,打通了全球最完整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利用焦炉煤气提取焦油,打通了“原煤-针状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业链;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税收4.4亿元。

  【竞争】

  下游应用丰富,多地布局硅碳新材料产业链

  实际上,硅碳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相当丰富,不同工艺的材料产品可以应用在多个细分领域,比如碳化硅在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半导体等领域有较大潜力,碳硅负极能提高锂电池性能。基于硅碳新材料产业链的前景,国内多地都有布局,包括中部六省。

  2020年2月底,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顺利投产,一期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8万片N型碳化硅单晶晶片、5万片高纯半绝缘型碳化硅单晶晶片的产能。

  2021年11月,安徽微芯长江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碳化硅单晶衬底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工程竣工,预计2022年6月投产,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安徽首家碳化硅晶体产业化企业。

  2022年3月下旬以来,湖北、江西、湖南相继公布涉及硅碳新材料产业链的政策信息。

  许昌市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是河南布局硅碳新材料产业链的代表。除中部六省,山东、甘肃等地也有相关规划。

  【挑战】

  区域竞争激烈,襄城县准备这样干

  早在2019年2月,许昌市政府已发布《许昌市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许昌市将以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为目标,推动高纯硅材料产业成链、成带发展,工业硅、有机硅瞄准世界一流,晶锭、硅片瞄准中国领先,经过3至5年的努力,构建完善的高纯硅材料产业体系。

  “当前,全国大多数地方均把注意力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不断推进产业转型优化,培育新业态,形成新亮点,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乔晓光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襄城县现有优势是微弱的。

  乔晓光坦言,在硅碳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襄城县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硅碳领域应用市场未完全打开、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产业做大做强。

  乔晓光透露,襄城县正积极与平顶山市叶县“中国尼龙城”、平顶山高新区形成接续连片、链条贯通、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35公里的豫西南先进材料“工业走廊”已现雏形,随着“工业走廊”的发展,襄城县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将成为全省硅碳新材料、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成为建设材料强省的重要战略支点。

  【目标】

  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怎样实现?

  乔晓光表示,襄城县打造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具体将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发展上再提速。聚焦硅碳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围绕战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谋大项目、招大项目,计划实施平煤隆基新能源三期5GW电池片、负极材料等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产值380亿元,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襄城县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是创新上再突破。依托资源优势,着眼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强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建设煤焦油全流程实验室、原子催化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硅材料实验室、气凝胶复合材料中试基地,拓展高端硅碳材料发展领域,实现在芯片硅材料领域重大突破。

  三是战略上再深化。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高标准编制许昌市襄城县硅碳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方案,以规划助力产业布局再造,让硅碳新材料发展步入“快车道”,争取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乔晓光透露,河南省国资委、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平煤神马集团)正编制《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工作方案》,襄城县将抢抓这一机遇,不断深化与平煤神马集团的合作,计划“十四五”期间在襄城县布局18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200亿元以上,预计新增营业收入300亿元、实现利润22亿元。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