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6月1日是第72个国际儿童节,也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一周年。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志愿者、司法工作者……大家都在倾力给予孩子最贴心的陪伴和最温暖的守护,让他们被爱包围、快乐成长。
织密法治防线护航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周青莎周晓荷
少年儿童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我省人民法院和检察机关立足司法职能,将特殊、优先保护和双向、综合保护的政策精神贯彻到各审判领域,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监督办案全过程,促进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织密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实防线。
加强专业建设,用特别的爱守护“你”
少年审判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被誉为“特殊的希望工程”。
2021年4月,省高院出台文件,加强全省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专业化,目前,全省有182个少年法庭,基本实现了基层法院少年法庭全覆盖。省检察院2019年成立第九检察部,全面负责办理侵害未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7个省辖市检察院均成立了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在队伍培养和建设上,注重选用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热爱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和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法官和检察官,负责审理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
各地积极探索涉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改革,部分地区率先尝试设立少家融合法庭。博爱县法院许良法庭、商丘市睢阳区法院新城法庭、潢川县开发区法庭整合少年法庭和家事法庭审判资源,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睦为目标,推动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去年,全省法院共审结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19770件、行政案件323件。
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高压零容忍”,2019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12333人,提起公诉16804人,法院依法对一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处罚,形成了强大的法律震慑。
综合司法保护,给“小苗”全面呵护
“你们的心理辅导很管用,孩子变化可大了,我跟孩子交流也更多更顺畅了……”犯罪嫌疑人小李的父亲感激地对检察官说。综合案件情况,检察机关依法对小李作出不批捕决定,在安排专人进行跟踪帮教的同时,还向家长发出督促监护令,督促家长修复残缺的亲子关系。这纸督促监护令,是检察机关开展涉未成年人案件诉源治理、彰显司法保护实效的缩影。
近年来,检察机关运用“四大检察”手段,推动全面综合司法保护。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检察,2021年以来立案133件。
各地法院适用从业禁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司法保护措施,为未成年人免受侵害筑起“隔离墙”。在检察机关推动下,53个“一站式”办案场所相继建立,集依法询问、身体检查、检材提取、心理疏导、医疗康复等功能于一体,有效避免了对未成年人的“二次伤害”。
2019年以来,省高院累计救助未成年人102人,发放救助金300余万元。坚持未成年人双向保护政策,在依法追究未成年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通过法治教育、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矫正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从“我管”促“都管”,共同撑起“保护伞”
我省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协作合作,从“我管”促“都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在省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下,将“防范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纳入综治考评体系,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妇联等单位会签了《防范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意见》等一揽子文件,率先在全国多维度、多方位组合推进从业禁止、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等制度落实,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
担任法治副校长、举办模拟法庭、编制发放普法口袋书……我省法官、检察干警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带着案件走进校园或通过线上直播,为教师和孩子们送去法律知识,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一段独一无二的童年
□本报记者 周晓荷 本报通讯员 戴丹华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各自为战,不准放空枪。”5月30日,省军区幼儿园“小红军操场”,站在瞭望哨上的小“八路军”吹响冲锋号,稚嫩的童音伴着玩具枪的“哒哒”声从坑道传来……在这场“地道战”游戏里,孩子们摸爬滚打、开心不已。
“我们为孩子们打造的独一无二的红色游戏乐园,把国防教育贯穿其中,寓教于乐,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爱军队的红色种子。”园长姚希悦说。
操场上,一棵标注着“红25军出发地”的大银杏树引人注目,山洞、攀岩等游戏设施被赋予了红军洞、勇士坡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名称。幼儿园还设置了许多游戏关卡,有“小长征跑酷”“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挺进大别山”“抢占独树镇”等。
教室里,几个孩子正在利用硬纸制作传声筒。摆在桌子上的两军对垒沙盘、长征棋、小兵牌等玩具,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
“对于儿童来说,幼儿园就是‘游乐园’,游戏就是教育。我们的红色游戏都经过了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论证推敲,让孩子们会玩、爱玩,在玩中成长。”幼儿园教科研主任李爽说,比如“小长征跑酷”就是结合孩子们的体能训练打造的,每周二、周四上午进行,全程30分钟,一趟下来,孩子们大汗淋漓。
当日,郑东新区龙翔第三幼儿园老师韩敏来该幼儿园参加活动。看到身着小军装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表演军体拳,一招一式气势十足,她感慨道:“把游戏融入课程之中,我相信这些童年体验,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一次直抵心灵的仪式
□本报记者周晓荷
“姥姥、姥爷你们看,我戴上红领巾了。今天下午,我们在队旗下宣誓,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少先队员了。”5月30日,郑州市金水区纬一路小学二年级学生张楷泽一放学,就和家人视频通话,分享自己的喜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省各级少先队相继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实践活动—
在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三小学,预备队员们拿着考核表静候一次特殊的考试—“六知六会一做”入队考核。在这次考核前,学校专门制作了12期“红领巾队前教育云课堂”,围绕“少先队的光荣历史”等主题展开,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对加入少先队组织有了更多向往。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2021级首批队员入队仪式上,师生们向队旗敬礼、齐声高唱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校为新建中队辅导员颁发聘书,授中队旗,系着红领巾的小小少年高擎着旗帜,感受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荣光。“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铿锵有力的呼声在空中回荡。
在新乡,全市1300多所学校3.3万名小学生系上红领巾,相聚“云端”,参加“云”集中入队仪式;在洛阳市庆“六一”主题队日活动暨分批入队示范仪式上,少先队员通过歌唱、朗诵等节目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深入人心的队前教育、直抵内心的入队仪式,帮助孩子立下远大志向、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一份用心贴心的陪伴
□本报记者王绿扬
5月28日晚上8点半,忙碌了一天的郑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师、巾帼志愿者张颍捷坐在书桌前,开始为将要开讲的网上家庭教育公益课备课。
“这次我想和家长们分享的主题是‘给孩子试错权’。现在很多家长怕孩子走弯路,总替孩子做‘正确的选择’,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应该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让他们得到足够的尊重。”张颍捷说。
2015年,张颍捷开始专职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研究。2020年,她加入郑州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和近200名巾帼志愿者一道,在线上线下普及科学家庭教育观念,用专业知识陪伴孩子成长。
张颍捷常说,家庭教育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家长都是等到孩子青春期、出现叛逆行为才开始着手寻找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甚至‘病急乱投医’。其实,家长越早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越好。比如,3岁至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孩子出现不尊重长辈、不懂规矩、不会控制情绪等问题,而家长没有及时纠正,之后再想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就会事倍功半。”
在她眼中,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家长的“榜样示范”。她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想让孩子多看书,家长就要多读书;如果想让孩子多运动,家长要先动起来。”
让张颍捷感到振奋的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正式颁布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变成“国事”,越来越多家长主动前来学习家教知识。“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把孩子培养成有家国情怀、有健康体魄、人格健全的人,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一个呵护“幼苗”的课堂
□本报记者周晓荷
“如果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大怪兽,可以呼叫检察官奥特曼”“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但不会永远纵容‘长不大’的坏小孩”……最近两天,一组名为“孩子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儿”的漫画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这是登封市人民检察院“贝蕾关爱课堂”团队送给孩子的“六一”礼物。
“贝蕾关爱课堂”以该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全国优秀女检察官顾贝蕾的名字命名,是一个守护未成年人的大课堂。2016年,顾贝蕾出任未检科科长,她不断思考如何让一株株小苗顺利长大。她带领同事们聚焦问题孩子背后的家庭问题,推出以未成年人帮教、亲职教育为核心的“贝蕾关爱课堂”。
随着“贝蕾关爱课堂”足迹的拓宽,登封市检察院未检工作也被更多人知晓。2018年,顾贝蕾被最高检选拔为央视大型法治栏目《守护明天》主讲;之后加入最高检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深入新疆四地州,为数万名各族师生送去法律锦囊。
关爱未成年人,“贝蕾关爱课堂”团队一直在路上:4月21日,“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走进登封市直属第二初级中学,通过让学生们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等角色,开展了一场沉浸式普法;5月20日,检察官们来到登封市大金店镇王上村小学,为农村孩子送去法律大礼包……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法律观念,还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公平、正义的种子。
“这堂守护孩子成长的法治‘大课’,我会继续讲下去,讲到孩子们的心坎里。”顾贝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