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首次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信号

2022年06月08日08: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全国高考开考 “双减”后的首次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信号

  多位专家指出,今年的试题释放了鲜明信号,即更加强调基础性,引导教学依据课标授课、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

  “今年的高考命题,特别好地回应了‘双减’政策。‘双减’是教育生态的重构,这次命题非常鲜明地体现出要引导教育教学回归学校育人主阵地。”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说。

  6月7日,2022年全国高考开考。今年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高考语文试卷有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共4套。

  “为确保2022年高考命题平稳,教育部考试院在3月至4月开展面向使用全国卷27个省份的学情调研,了解这些省份的线上线下教学情况、考生复习备考心态与状态,并结合考试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命题提供参考,确保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与教情、学情有效衔接。”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此,今年的试卷在题型、结构和难度等方面都与去年保持总体稳定,以平和的命题风格、友好的呈现方式,使试题设计更加符合师生心理预期,帮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平稳心情,更好发挥自身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高考是“双减”政策发布之后的首考。那么,今年的高考带有哪些“双减”味?又释放出哪些改革信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高考命题专家及相关学者,解读“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次高考从命题上所释放的改革信号。

  既要重视基础,又要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多位专家指出,今年的试题释放了鲜明信号,即更加强调基础性,引导教学依据课标授课、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比如,今年新高考I卷的作文题中给出了围棋学习中的3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然后进行类比,让学生结合所给材料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高考命题专家介绍,材料强调“本手”的“合乎棋理”和“功夫扎实”“理解深刻”,就是要启示一线师生,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

  “高考的改革已经有几年了,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就去改正,到今年已经克服了很多困难。”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比如,纯粹的知识记忆和生硬的灌输等问题已基本克服,“现在的考卷已经比较到位了”。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陈志文认为,今年的高考命题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方面有较大进步,“题目更灵活了,扩大了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度,甚至答案不唯一,能很好地改变‘机械刷题’现象”。

  高考命题专家介绍,进一步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得分收益,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低效的学习方式只会带来无效的压力和负担。

  引导教学回归课堂

  多位专家介绍,从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来看,试题内容范围和难度设置都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引导教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做到应教尽教,既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标准,也不随意增加或删除内容。

  高考命题专家介绍,今年的高考命题难度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在材料选取时,现代文材料的选择注重题材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古代诗文材料的选择注重符合浅易的标准、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全国甲卷、乙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新高考I、I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都使用了多个材料的组合,试题设置符合“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方面的异同”等要求。

  “从命题看,高考正在引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回到教材和课堂。”陈志文说,试题材料与教材有很好的呼应。比如,试题的题干设问、答案设计都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并充分考虑新旧教材更替的因素,优先选择新旧教材中都有的传统经典课文为关联对象,引导教学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将功夫下在课堂内,以提升课堂质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

  “这种关联既有显性关联,也有潜性的关联。”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说,比如,全国乙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试题要求学生将其与教材所选的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体会两首送别诗与普通抒写伤感愁绪的离别之作的不同。“这就是一种显性的关联。”谢维和说。

  还有一些材料并不直接来自教材,但与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比如,新高考I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红楼梦》的翻译”,没有直接考查《红楼梦》相关知识内容,但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能够更好地理解试题材料。“这就是一种潜在的关联。”谢维和说。

  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高考命题进一步突出了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导向作用,引导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健康成长。健全高考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内容体系,持续强化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布局上各学科协同推进,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形式上更为丰富多样,通过情境浸润式、体验式的考查和引导,促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校构建支撑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多位专家也认同这一观点。

  “我统计了一下,今年的语文试题选材共涉及了11个领域的问题,选材的宽泛性就是在引导学生要开阔眼界、关注社会。”王宁说。

  高考命题专家介绍,今年语文试卷中的不少材料选自科技领域,比如新高考II卷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选取了“天宫课堂”的素材。“‘天宫’是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彰显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卓越成就,使青少年对祖国的自豪骄傲油然而生。”高考命题专家说。

  另外,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三则材料分别选自杨振宁的《对称与物理》、尹传红的《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和肯尼思·利布雷希特的《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介绍了科学家对雪花六瓣原因的探索和雪花形成的物理学知识。高考命题专家指出,这样的选材有助于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习惯,运用科学思维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