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 | 从千亩方高产到大面积稳产的跨越 ——河南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稳步提升小麦生产能力

2022年06月11日13:05

来源:农民日报

图为河南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小麦收获场景。 资料图

  编者按: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立足自然优势条件,大力推广小麦良种,集成示范优质高产技术,在创出高产纪录的同时促进丰产稳产,给未来研究超高产小麦育种和栽培及保障粮食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

  6月,豫北大地金色的麦田又迎来一个丰收季。2019年到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小麦平均亩产分别为526公斤、540公斤、542公斤、545公斤,绘出了一条高位攀升的完美曲线。

  地处黄河要津的延津县全境都是平原。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加之独特“蒙金土壤”,使得小麦生长分蘖期和孕穗期长且灌浆速度快。目前,全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00万亩,小麦产业产值占全县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6%。延津也因此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及全国唯一的“中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

  2019年以来,延津县以优质小麦为主导产业,获批并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创建中,产业园聚焦优质高产和推进全产业链升级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平台建设,以农业先进技术组装集成和成果转化为支撑,完善农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种植管护指导,带动集约化生产,一度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为总产和单产实现持续增长开辟新境界。

  技术集成、装备配套,支撑千亩方高产纪录再度刷新

  亩穗数50.5万穗,穗籽数40.1粒,千粒重51.8克。6月6日,延津县塔铺街道通郭村千亩丰产方现场实打验收显示,种植品种“丰德存麦20号”平均亩产907.12公斤,继2020年创下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后,再度刷新全国千亩方高产纪录。

  “创建产业园首先是落实好高产、优质。”延津县委书记、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泽宙说,“我们按照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五统一’原则,支持土地流转、土地托管,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来推动小麦种植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布局区域化、产品品牌化,进而带动全县小麦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通郭村千亩丰产方就是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高产示范基地之一。基地负责人李开信说,高产示范首先要选择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其次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在品种上,示范基地选用了根系活力强,苗期叶片较长,株型结构好,灌浆速度快的“丰德存麦20号”。

  “为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我们根据小麦生长规律,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理论联系实际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李开信说,这套技术包括种子处理及播种、灭茬整地及平衡施肥、冬前和春季麦田管理以及后期管理的各个环节。“机械深耕30厘米,播种前要用小麦‘全蚀净’拌种;冬前管理,小麦三叶期喷施防病控旺促分蘖复合剂;返青期、扬花期、灌浆期喷施杀菌营养调节剂。任何一个环节的管护出现差错,都可能会影响产量。”

  基地两年试验实测结果表明,通过选用优良品种,科学管理,良种良法配套,可以实现小麦亩产800公斤以上的高产目标。

  据介绍,为实施小麦“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工程,促进全县小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园以新品种、精深加工、生物肥料、节水灌溉、清洁生产、信息化管理、智能机械装备等现代技术应用为重点,着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施装备配套,提升科技水平,加快现代粮食生产新技术集成和转化示范。

  目前,产业园内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万亩,小麦耕种收机械化率达100%,并配备了水肥一体化喷灌、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农机装备,开发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及农情监测预警分析等应用系统。

  推动成果转化、形成标准化体系,推进大面积产量稳增

  曾破纪录的“丰德存麦20号”是否可以大面积推广,从而整体上迅速将产业园小麦亩产提高到800公斤以上呢?

  “从加工的角度来说,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更有利于标准化生产以及产品的标准化,但从种植的角度来说,任何单一品种都意味着抗风险能力的降低。”延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郭培宗说,所以种植仍有必要保持一定的品种丰富性。

  而且,在小麦口粮消费中,人们追求小麦食品营养好、品质高以及多样化的特征凸显。例如,做面包需要面筋含量高且筋力强的硬质小麦粉,面条和饺子需要使用中等偏强筋力且具有良好延展性的小麦粉,蛋糕和饼干则需要面筋含量低、筋力弱的软质小麦粉。所以市场需求也要求种植品种的丰富性与多元化。

  另外,高产纪录是当年气候、土壤、投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地块种植同一品种采用同样的管护方法,也不能保证每年有同样或更高的产量,部分地块的成功也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块可以平移复制。

  “但‘丰德存麦20号’这一高产成绩的取得,仍具有重大的意义,说明良种良法配套能够充分挖掘增产潜力,让原来满足于亩产600多公斤的种植户看到新的希望,有了新的目标。”郭培宗说。

  所以,高产示范的意义在于总结推广经验,在品种方面加强良种推广辐射能力,推动小麦科技成果转化。在种植方面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提高小麦连片种植面积,同时通过推进全程机械化种植,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地力培肥等标准化种植基础技术,形成优质麦标准化种植系统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生产条件,制定符合实际的示范产量目标和大面积产量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产量稳定提升。

  在产业园育种平台建设的推动下,豫粮集团延津小麦产业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了2500亩集种子研发、育繁推为一体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小麦科研种植示范基地,推广优质小麦种植10万亩。

  位于产业园范围内的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50多个社员,辐射带动了700余户农民,每年为1.3万多亩小麦统一提供种子农资及植保服务。“种管的标准化及产业园配套设施的完善,机械设备的更新,可以让浇水用药更及时更精确,保证了近两年平均亩产能稳定在600公斤左右。”合作社理事长彭良程说。

  田间管理求精细、防灾减灾有依托,提升粮食“旱涝保收”能力

  眼下,园区小麦已经全部收割完毕,夏粮再获丰收。

  不过,今年的丰收比往年来得更为不易。去年由于受雨灾影响,延津县小麦播种期普遍滞后,播期拉长。当时针对田间积水、土壤过湿、整地播种极其困难等不利因素影响,产业园全力抗灾救灾,指导乡(镇)、村、户疏通主干渠、开挖沟渠、挑沟渗水晾墒,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推广晚播小麦抗湿应变播种技术,到10月底小麦全部顺利播种完毕。

  然而,晚播的影响还是在冬春季时显露出来,弱苗一度占比偏高。针对这一状况,产业园先后制定了多个管理技术意见对小麦安全生产进行指导,通过镇压、冬灌、喷施叶面肥及植物防冻剂等措施,促使晚播弱苗向好转化。针对三类苗,采取早划锄、早追肥、避免过早浇水等措施。据介绍,及早进行中耕划锄,可增温保墒,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条件,促进根系生长,灭除田间杂草。早追肥可以促进次生根生长,增加分蘖保成穗。在温度稳定回升至3℃以上时再进行浇灌,可避免因过早浇水降低地温而影响麦苗生长。经过一系列管护措施,越冬后一二类苗占比达到了100%,整体苗情好于预期。

  延津县延寿为农服务中心目前共托管了园内8000余亩小麦,涉及12个自然村816户农户。“虽然去年冬小麦大面积晚播,但一方面良种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晚播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去年冬季积温偏高,墒情适宜,再加上后期精细化科学管理促弱转壮,三类苗后来全部转化为一二类苗。”中心主任李元智说,“我们托管的小麦今年平均亩产超过往年,达到650公斤。”

  “农业生产几乎每一年都要应对不同的情况,为减少极端天气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对小麦种植的影响,我们通过产业园创建,建设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农情监测系统,做到利用物联网、遥感等先进技术提前对农业生产中各种不利因素预测预判,从而采取精准措施做到大灾少减产、小灾不减产、常年能丰产、丰年更高产,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延津贡献。”李泽宙说。(姚艺红 记者 常力强)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