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洛阳市孟津区科技兴粮好“丰”景

2022年06月14日15:10

来源:大河网

孟津区机收现场

大河网讯 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受去年特大暴雨灾情影响,冬小麦普遍比往年晚播半个月以上。6月11日上午,在会盟镇雷河村种粮大户雷贯强的500亩超晚播小麦田内,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成熟的小麦正在颗粒归仓。

技术人员现场估测产量

根据孟津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畅俊玲等技术人员的现场估测,雷贯强的500亩超晚播小麦平均产量可达580公斤。看着丰产的小麦,雷贯强喜上眉梢,露出久违的笑容。

老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晚播1个多月的小麦能有收成吗?雷贯强心里没底,就连小麦专家也不敢打包票,但谁也没有退路——对雷贯强来说,这是一年的收成;对专家来说,稳住小麦,就保住了最重要的口粮。

“去年汛期,这里成了一片汪洋。”雷贯强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玉米绝收了,小麦又迟迟种不上,你说心里有多熬煎?”往常豫西小麦在10月15日完成播种,可去年雷贯强种罢已是11月25日,算是超晚播。

 如今大家久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雷贯强高兴得更是合不拢嘴。“我这是500亩小麦,和往年的产量相比要增产200斤,粮价比去年要高3毛钱,今年收入要比去年高得多。”站在刚刚收割完的麦地旁,雷贯强满脸喜气地告诉记者,今年小麦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今年风调雨顺,更得益于农技人员的贴身指导和跟踪管护。

 去年麦播期间,受洪涝灾害及连续阴雨影响,孟津区冬小麦种植普遍推迟半个月以上,尤其是地处黄河滩区的会盟镇低洼地块甚至较往年晚播一个月左右,晚播面积高达3000多亩。由于晚播造成弱苗占比偏高,这给小麦丰产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今年开春以来,孟津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科技保障作用,组织农技人员大力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为晚播小麦量身定制了“四补一促”技术,即:选用晚播品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适当增加底肥,以肥补晚,进一步强化田间科学管理,确保小麦实现促弱转壮。

同时,积极落实苗期促弱转壮、扬花期“一喷三防”、灌浆期“防早衰、增粒重” 等有效措施。通过实施“科技壮苗”专项行动,一类苗由越冬期5万亩到返青期10万亩,到起身期20万亩,再到拔节期30万亩,“科技壮苗”为今年孟津区小麦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5月上旬,经农技人员对100个小麦测产点汇总,全区41.0778万亩小麦,平均穗粒数31.67粒,较上年29.09粒增加2.58粒,比常年(前3年平均值)29.79粒增加1.88粒。其中水浇地21.0778万亩,平均穗粒数35.5粒,比去年33.5粒增加2粒;旱薄地20万亩,平均穗粒数26.5粒,比去年24.3粒增加2.2粒,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孟津区机收现场

“三夏”期间,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该区成立了“三夏”专班,主要领导挂帅,统筹协调麦收工作。区农技中心提前筹备,调研摸排,组织各类农机具1.2万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726台,以镇为单位,以村为单元,分地块、分日期精准对接农机,制定出“小麦机收一张图”,有效解决了农户与机械的供需矛盾,确保了机收面积达到99%以上。

 同时,印发了《孟津区2022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组织5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分包全区14个镇(街道)272个行政村,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引导鼓励农户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2.5万亩耕地轮作任务和0.8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

  截至6月12日,该区应收获小麦面积41.0778万亩,已收割40.72308万亩,已收获率99.14%;机收面积40.72308万亩,脱粒面积40.72308万亩,已脱粒占麦收面积100%。完成秋作物播种33.43万亩(含春播作物面积),其中,玉米播种15.873万亩,大豆播种1.796万亩,蔬菜、红薯、花生、瓜类等15.761万亩,占预计秋作物总面积62.5万亩的53.49%。

“近年来,孟津区围绕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稳住农业发展‘基本盘’,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种植效益,将稳定的粮食生产作为守好安全‘粮仓’、端牢百姓‘饭碗’和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基石。”孟津区委书记杨劭春说。(郑占波 刘芳芳/文图)

编辑:谭敏  审核 :孙华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