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热”是回潮更是进步

2022年06月15日11:3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封寿炎(媒体评论员)

  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自行车,如今正强势回归城市生活。自行车销量也因此水涨船高。据媒体报道,一家大型电商平台的自行车销量增长50%,另一家的骑行品类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240%。目前不少知名品牌自行车生产厂家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市面上堪称“一车难求”。

  我国是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街头的自行车如潮水一般,这种情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眼下的“自行车热”体现了一种回潮,人们重新喜欢上了骑车出行,重新开始重视自行车骑行的价值,重新接受、实践这种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它更体现出一种进步。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蕴含着更加丰富、更加积极正面的内涵外延,其中一些新鲜的价值理念、实践和认知,都应该得到珍视和阐释。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出行其实没有多少选项。当时不少城市公共汽车的效率低下,乘坐体验也难称舒适。地铁等轨道交通、出租车和私家车都远未“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步行,自行车几乎成为通勤的不二之选。到了今天,城市交通已经非常便捷,选择也很多样。因此,新一轮的“自行车热”恰恰体现了市民生活方式的可选择性——城市生活既具备允许选择的客观条件,市民主观上也具备选择的意愿、权利和能力,可以把个人偏好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自行车的诉求都集中于它的基本功能——交通工具。与此诉求相对应,结实、省力、耐用就成为衡量一辆自行车好坏的主要标准。到了现在,交通工具早就不是自行车的唯一属性,骑行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赏心悦目的旅游方式、低碳环保的通勤选择、质朴极简的生活主张、引领风尚的时尚潮流。

  方兴未艾的骑行热与更广阔的生活风尚、时尚潮流互相交织,包括旅游热、长跑热、健身热、节食热,以及断舍离、极简主张、去消费主义等生活理念,共同推动私人生活方式的变革。种种探索都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物质和文化产品日益充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建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回答。有人夸富、炫富,推崇攀比式消费,追求大体积、高能耗的汽车品牌,出门几百米都要以车代步。有人崇尚极简生活美学,追求健康、自然、质朴、简单的生活方式,拒绝高能耗、高污染的自驾车,哪怕距离很远也尽量步行、骑车。在衣食住行、文体娱乐各方面,一系列不同的个人选择,最终构建起不同的私人生活方式。这种具体实践,以及蕴含其中的价值理念,都成为影响城市文明和社会文化的巨大力量。

  从表面上看,私人生活方式是一种个人选择,但实际上,它从来都与更加宏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紧密关联,两者之间形成“互文”。透过当下私人生活这个微观层面的“自行车热”,我们不难从更加中观、宏观的层面上找到根源——绿色、环保、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强化等。

  由此可见,我们既要珍视呵护这种私人生活方式的变革,充分认识到其正面价值,也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政策和舆论引导。比如在城市道路规划、道路资源分配方面向自行车适当倾斜,营造骑行友好型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在教育宣传和社会舆论方面,普及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鼓励人们过一种更加健康、自然、绿色环保的生活。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