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河南鹿邑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22年06月16日11:40

来源:农民日报

  高位推动 示范带动 群众行动

  ——河南鹿邑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干净整洁的街道通村入户,错落有致的绿植郁郁葱葱,整治好的坑塘清澈见底,粉刷一新的墙体上公益广告格外醒目……仲夏时节,记者跟随河南省鹿邑县任集乡武店村党支部书记武明峰的脚步,感受到乡村生态宜居、生活富美的气息正扑面而来。

  然而,时针拨回到2018年,武店村却是一派垃圾杂物围村、生活污水横流的景象,村民外出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穷则思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短短几年间,武店村先后盘活了集体资源,整治了村庄环境,实现了村子美起来、村民富起来的目标。

  武店村只是鹿邑县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鹿邑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推陈出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形成了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格局,让广大乡村“破茧成蝶”,实现人居环境大变样、大提升,真正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形成县乡村整治合力

  漫步于武店村内,一栋栋乡村别墅格外引人注目,不时可以看到门口停放的小轿车。“在县乡两级的支持下,我们村盘活了废弃坑塘、平整了公益性建设用地、引进了致富产业等,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道路通村入组、雨污管网分离,村庄美、产业旺,群众的精气神儿很足。”武明峰笑着说。

  武店村的改变源自鹿邑的顶层设计,鹿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整治行动工作专班,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分包乡镇、乡镇班子分包村庄的分包责任制,研究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文件,落实工作标准,分解工作任务。

  “全县24个乡镇同频共振,同位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任务分解到村到人,实行‘街长、胡同长、路长’模式,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工作积极性,确保不留死角、不漏盲区。”鹿邑县委副书记、县长郭俊涛说,“我们要求全县所有驻村派驻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全力帮扶整治,充分发挥公益岗位作用,每年投入6000多万元实行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市场化服务,统筹资源,凝聚合力。”

  如今,村庄环境的大变样让鹿邑县马铺镇完楼村村民许金文格外感慨:“刚开始县里提出实施以‘二四四’工程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当时以为就是口号工程,后来发现县乡村三级同步打造村庄的环境,尝到甜头才确认‘二四四’工程不是虚的!”

  何为“二四四”工程?马铺镇党委书记代丽玲解释,鹿邑县各乡镇针对“废闲地、废坑塘,空心村、空宅基、空宅院、空闲地,垃圾堆、柴草堆、杂物堆、粪堆”开展专项整治和综合利用活动,不仅有效改善了镇村人居环境,而且壮大了各村集体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走出了一条村富民强环境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串数字展现了鹿邑县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成绩:围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起来”的目标任务,全县已清理各类垃圾堆及杂物堆7.5万多处、整治乱搭乱建3536处、清理整治坑塘1971个、清理残垣断壁3866处、整治“空心院”3835个、整治规范集镇市场91个、整治广告栏和广告牌7466个,栽植各类绿化树木36万多株。

  彰显连线成片引领效应

  坑塘周围的垂柳随风飘扬,一条蜿蜒的石板小路把几个坑塘串联起来,每到三四月份村内盛开的油菜花成了“观光景区”。“我打算跟大家商量一下,再建一个休闲广场。”马铺镇韩老家村党支部书记董广东指着坑塘旁边一块已经整理出来的闲置地说。

  2019年以来,鹿邑县连续4年把“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列入年度民生实事,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采取抓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做法,选择主要公路沿线、县城周边、交通便利、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村作为“千万工程”示范村重点打造,先后实施示范村创建163个,而韩老家村正位列其中。

  “变‘给钱办事’为‘以结果奖钱’,形成了‘政府主导、村级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共建模式。”鹿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东振介绍,3年来,全县累计奖补资金1.7亿元,建设农村道路约397公里、铺设下水道约17万米、植树约14万株、坑塘治理面积超2000亩。

  强化财政支持,严格创建标准,创新工作措施,鹿邑从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完善服务功能等方面,全方位推进,采取“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乡贤资助”“筹资筹劳”等方式,整合社会资金近5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示范村创建,探索了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

  为防止各乡镇出现“灯下黑”现象,鹿邑县加强了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环境整治。结合鹿邑实际,根据区位优势,在全县遴选8个乡镇的政府所在地作为示范镇区,县财政投入1600万元作为镇区先期建设启动资金,在8个重点乡镇率先开展镇区环境整治综合提升,示范引领,连线成片,最终达到县域所有镇区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俺村原先的路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村民行车外出很不方便,现在路修得平平整整、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走在村里感觉既舒畅又带劲。”鹿邑县试量镇后丁铺村党支部书记丁建军说,“五一”假期仍坚守在村庄环境整治一线,他内心无比欣慰。

  曾经的后丁铺村,因修路问题,没少让丁建军为难:“通组路涉及每个村民,如何修、先修哪,村民之间各持不同意见,也错过多次修路的机会。”去年4月,针对修路问题,丁建军召集村“两委”商议,动员党员和村民代表集思广益,最终大家本着“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以临路宅院为基准,推行“胡同长”制,每个胡同推选3名代表,负责统一意愿、资金筹措及管理、质量监督和后续管护。

  经过对“支部靠前、群众参与、公开透明”模式的探索,仅40天,后丁铺村就筹资53万元。如今,后丁铺村通村入组修路1.6公里,在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全村56个胡同已修完,昔日的“闹心路”,成了群众的幸福路。

  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主体是群众,鹿邑县充分依靠群众,强化村民自治,以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自建自管。“从收集群众诉求、捕捉群众需求,到解决群众痛点、满足群众意愿,只有鼓励发动村民全程参与村内规划、建设和管理,才能有效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郭俊涛介绍,村民积极做好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的环境整治工作,共同做好村内公共空间的整治,也解决了“政府干、群众看”的问题,并通过建立“胡同长”制、“一宅变四园”,建立了群众自治、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如今,高集乡王屯村每一对新婚夫妻结婚当天要植一棵纪念树;玄武镇后刘村通过支部引领、干部带头、乡贤捐款、群众参与,先后筹措资金80余万元,实现了村内硬化、绿化、亮化全覆盖,坑塘沟渠全治理,村容村貌大提升;马铺镇发动群众把荒废宅基地改造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和小公园,对无人管理的废闲地,由村委会代为管理建成公园和停车场……

  尝到环境整治后的甜头,鹿邑县广大群众投入到新的村庄建设和管理中。时下的鹿邑沿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新方向持续发力,正打造乡村发展的新内涵、新风景,以实现又快又稳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责任编辑


编辑:李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