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需学 通讯员 李修乐 杨国栋 王世超
今年麦收期间,宝丰县农民育种专家常天佑的手机微信不时收到来自各地“航宇19”小麦新品种丰收的好消息:
安徽省临泉县的姜坤种植了6亩,平均亩产1487斤。
商丘市柘城县的刘萍种植了70亩,平均亩产1468斤。
宝丰县赵庄镇的丁天一种植了130亩,平均亩产1610斤。
南阳市唐河县的周中锁种植2亩,平均亩产1657斤。
…………
看着捷报频传的小麦亩产量数据,个子不高、皮肤晒得黝黑的常天佑欣慰地笑了。笑容里,饱含着他十几年如一日风餐露宿培育瓜果蔬菜、小麦新品种的艰辛。
6月25日,在宝丰县肖旗乡枣庄村附近的河南航宇种业有限公司里,52岁的常天佑谈起他的航天育种,如数家珍:2020年~2021年,“航宇19”参加了国家(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在4个省28个点进行了审定试验,与对照品种相比增产6.9%。2021年6月9日,“航宇19”小麦新品种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12月7日,“航宇19”被河南省科技厅确认为科学技术成果。同时,还有“航宇16”“航宇20”“航宇23”等三个小麦新品种正在或准备参加省和国家级法定审定试验。
一个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农民,是怎么进入育种行业,又是怎么在航天育种领域取得成果并占有一席之地的呢?
放下种子经营
涉足新品种培育领域
枣庄村距县城仅4公里,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当地群众历来就有种植瓜果蔬菜的传统,常天佑的父亲就是村里有名的种菜能手。
1993年,常天佑回到家乡,看到乡亲们都到县城购买种子,非常不方便。他看准商机,得到父亲的支持后在村里销售起瓜果蔬菜种子。
虚心好学的他凭借质量好、价格低、服务周到的经营理念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在村里经营瓜果蔬菜种子,销售范围毕竟有限。1998年,他将种子经销店搬到了县城并开了分店,靠诚信经营赢得了不少农户信任,这也为他赚来了“第一桶金”。其间,他发现一些老品种种子虽然价格低,但品质、抗病性也有所降低,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少,老百姓种一季赚不了几个钱。而一些新品种种子价格又畸高,种植户都持观望态度。
“咱自己培育新品种咋样?”当常天佑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告诉妻子时,妻子极力反对。“生意做得好好的,育种又累又苦,周期又长,你也没经验,何必冒那个险。”妻子劝他。
“我性格比较倔强,只要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下去。”常天佑说。
2005年,他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注册成立了平顶山市宝丰丰宝种业有限公司,从事蔬菜种子新品种育种和经营。
培育6个韭菜新品种
获得10项国家专利
“没想到育种这行当真是磨人脾气,那几年不见成果时,我都快崩溃了。总能听到外界流传关于我的种种偏见,真想撒手不干了。”常天佑说。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开始。记不清有多长时间,常天佑像消失了一样,全身心投入到育种的科研攻关上,每天灰头垢面的。母亲看到日渐消瘦的常天佑劝道:“孩子,咱不干了,咱不能把命也搭进去!”
但是,不服输的常天佑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欠缺,他购买了《遗传学》《作物育种总论》等专业书籍进行学习,此后又订阅了《麦类作物学报》杂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每天都是两点一线,试验田——办公室——试验田,记录、观察、筛选、比对,每项工作都一丝不苟地做。
“这期间,我有幸认识了宝丰有名的小麦育种专家、‘豫麦2号’(宝丰7228)育种人付保群老师。”常天佑说,在付保群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努力学习蔬菜育种、制种技术,并在枣庄村建立了12亩新品种蔬菜试验田,研究开发韭菜新品种。
“付老师严谨、认真的态度,让我认识到了育种的艰辛,也认识到了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常天佑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百次的杂交培育试验,自2006年以来,常天佑先后研发培育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韭菜新品种“航宇冬丽”“航宇冬美”“报丰冬秀”等,累计推广面积达10.8万亩。
在付保群的指导下,常天佑的技术团队累计创制多样性、特异性种质资源15400份、骨干育种材料650份、待鉴定新品系130份;完成省级科研成果3项,培育出优质小麦新品种(系)6个,在期刊上刊发论文3篇。至此,他围绕粮、菜新品种繁育研发的10项新技术获国家专利。
与省科学院牵手
开启航天育种征程
土地多产粮,种子是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
2009年,借着全省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东风,已经小有名气的丰宝种业被确定为宝丰县唯一一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协作单位,与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牵手。
作为“科技特派员”的研究员范家霖、张建伟、杨保安,研究领域是“小麦航天与辐射诱变育种”。他们采用先进的小麦核诱变育种方法进行小麦新品种研究,利用航天与辐射诱变,结合传统育种技术手段,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异的小麦新品系。
“育种,一个人的精力和技术是有限的。科技特派员的到来,为我的新品种选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常天佑说,他与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达成了航天辐射育种研究小麦育种开发合作协议,建起航天辐射小麦育种基地,院方4名教授级研究员参与其中。
2010年5月,同位素研究所与丰宝种业合作成立了平顶山市丰宝航天辐射育种研究中心。常天佑介绍,同位素研究所掌握有航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历时7年培育出了国审“富麦2008”小麦新品种等,已在黄淮(南片)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育种不仅要重视试验,更要重视田间实践。常天佑说:“育种就像看管孩子一样,不与孩子接触,就无法了解孩子的脾性。育种也一样,只有经常去观察和记载,才能知道这个材料存在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良。”
每天,常天佑扎在地里,观察着、记录着、比对着,生怕漏掉一个小小的细节和变化。
航天育种成功
实现人生“诱变”
作为农业“芯片”,小小的种子关系到中国人的饭碗安全。只有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才能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才能让中国饭碗装中国粮。
2013年春节刚过,常天佑就接到了张建伟研究员的电话称,我国准备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可以搭载农作物种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常天佑兴奋极了。
“航天育种,一直是我的梦想。”常天佑说。
他赶紧精选了父本、母本同样优异,二者杂交后的10克小麦种子和一些甜瓜种子,通过同位素研究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进行对接,对他培育的杂交种子进行搭载试验。
回想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向茫茫太空那一刻,常天佑仍激动不已。
“航天育种可以解决种质资源遗传狭窄问题,创制出新的种质资源。”常天佑说,航天育种的优势一是变异率高,比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二是育种周期短,是杂交育种周期的一半,一般可由8年缩短至4年左右。经太空繁育后的太空农作物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的优良性状。
搭载“神舟十号”的小麦种子种植后,有几株表现优异,符合育种目标,常天佑在同位素研究所专家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几年如一日进行培育、繁育,并在大田里试验性种植,最终育出了“航宇19”小麦新品种。
2015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提出,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常天佑:“我国人口众多,既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更是粮食消费大国,小麦育种比蔬菜育种意义更大。只有碗里盛着中国粮,才能保证国家安全。育种人的责任、使命光荣、伟大,任重道远。”
自此后,常天佑将自己的蔬菜、瓜果育种全部舍弃,全身心投入到小麦育种中去。
2016年,得到“实践十号”卫星即将“飞天”消息后,他通过多方联系,又精选了1000粒优异的育种材料遨游了太空。目前,搭载“实践十号”卫星“飞天”的小麦种子,经几年培育后也有两个品种表现优异,常天佑分别给它们冠名“航宇20”“航宇23”。
“‘航宇19’除继承了父本、母本的优良特性稳产、高产外,分蘖率、成穗率高,每亩只需播种18~20斤就可以,比其他小麦品种每亩少播5斤左右,且植株比父本、母本矮化二三厘米,抗倒伏性增强。”常天佑说,通过国审后,去年10月,他大面积繁育了7000亩“航宇19”小麦种子,目前已入库4000余亩200多万公斤。
“育种是辛苦的。新品种育成,看到对社会的贡献,内心是非常高兴的,有苦有乐,但是我觉得更多的还是甜。择一事,终一生。只要认准了,我就一定会坚持到底,培育出更多适合全省乃至黄淮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粮食生产安全再做新贡献。”常天佑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