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区交口乡:种植西红柿 映红“半边天”

2022年06月28日16:2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走进三门峡湖滨区交口乡富村蔬菜大棚基地,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温室大棚,一株株长势正旺的蔬菜,红彤彤的西红柿、碧绿的黄瓜、火红的辣椒……满眼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如富村村民勤劳奔小康的日子。

 “年后忙活了三四个月,最近大棚里的西红柿陆续成熟,现在已经卖出了2万多斤了。”刚从村蔬菜交易市场装车完蔬菜的郑学兰,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郑学兰是交口乡富村的一位农村妇女,因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曾经被识别认定为贫困户。今年58岁的她,一人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抚养2个孩子长大,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2016年以前,因为缺少技术,郑学兰在周边做绿化、保洁工作,收入微薄且不稳定。2016年,富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在政府政策扶持下,郑学兰在基地种植户的大棚里务工,一个月获得2000元的收入。

在大棚务工期间,她看到村里有想法的人纷纷靠种植蔬菜致富,郑学兰渐渐萌生了自己承包大棚的想法。于是,在帮扶干部的协调下,2022年年初,她在基地承包了2个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以前给人家打工,工资少,一年到头辛苦下来,省吃俭用,仅够基本生活。如今,政府的政策好,不仅给我们村建了高标准温室大棚,困难户承包种植给补贴,而且,村口就有现成的蔬菜交易市场,我们种出的蔬菜不愁卖,上半年,我大棚就已经卖了四茬西红柿,收入近2万元。很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在家门口有了致富的门路。”郑学兰笑着说。

承包大棚后,她干劲十足,在村合作社的指导下,郑学兰栽种了两棚西红柿。浇水、剪枝、掐尖......她天天惦记着。“西红柿比较娇气,温度、湿度、农药控制不好,整茬收成就不好。”郑学兰说,“这些蔬菜,就跟自己家孩子一样上心,一天跑大棚看三四回。”为了获得更高产出收益,郑学兰还经常向基地种植大户“取经”栽培技术。同时,她还不断拓宽销路,四处打听周边市场。时常,为了第一时间将西红柿送到客户手中,她常常顶着烈日在大棚内采摘新鲜蔬菜。

如今,在政府的帮扶下,郑学兰不仅摆脱了打零工的不稳定生活,而且在村里找到了老伴,儿子也从外地回来帮着经营大棚,女儿也到学校学了门技术。正如郑学兰说的“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还能过上富裕生活,种植蔬菜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一篮篮红彤彤的西红柿,是勤劳的果实,也是红火日子的象征。后半年,郑学兰准备多尝试几种蔬菜品种,把规模做大。“这茬西红柿结完果后,我准备尝试栽种黄瓜、豆角和西葫芦,儿子刚从外地回来,一家人一起经营大棚,今年目标5万元。”郑学兰一边摘捡西红柿,一边信心满满地说道。

近年来,交口乡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种植产业,在富村打造千亩蔬菜大棚基地,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76个,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承包经营,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实现增收致富。今年以来,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该乡深入开展“三有一持续”专项行动,对全乡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进行动态跟踪,因户施策。为146户农户申请小额贴息贷款508万元,2家带贫企业贷款260万元,向19户经营大棚和养殖的农户发放补贴3.2万余元;对全乡9名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期,受训人数90余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20人。通过项目扶持、政策奖补、金融支持、示范带动等方式,帮助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实现有产业、有就业、有收入、发展可持续。(王涛 赵清 尚凤/文图)

编辑:张馨予  审核 :孙华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