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苏武牧羊,今有白衣执甲。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历程中,家与国始终是萦绕在人们心头最深的眷恋。每当家国需要,总有人前赴后继挺身而出。
恰逢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其近日推出“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展陈了馆藏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家人、对国家饱含热爱之情的遗书、手稿、家信等珍贵文献以及各类实物170余件。见字如面,于红色记忆深处,赤诚与真挚岂止动人,最是滚烫。
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苏轼在《三槐堂铭》里曾写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云南省祥云县下川坝王家庄就有这样一户耕读世家,兄弟三人在国家危亡之际,先后投身革命,英年牺牲,青史垂名。王德三,是兄弟三人中的老二。在大哥王复生的影响下,他于1921年也考入北京大学,并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兄弟二人不仅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且在之后的革命岁月中并肩作战,直至双双牺牲。1930年11月,因叛徒出卖,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的王德三被捕。入狱后的第三天,他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如今静静地躺在国博展柜。
在信中,面对父亲,王德三谈理想,谈人生,谈书香寒士人家中近乎完人的祖父,谈所有挂念在心头的家人,有孩子般的温柔与脆弱,更充满着一位革命者的坚毅。展信而读,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如在眼前。“父亲:……你的儿子是人世上最刚强、有志气的人,他只知道人类,只知道社会,完全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习气……但是,父亲,人们只知道儿是铜铁一般的硬汉,他们那(哪)里晓得儿是一个最富感情、最柔肠的小孩子……儿已处此境地,如果要偷生苟活,那就要做出些无廉耻的事情,那时你儿子又有什么脸在人世上……儿现时只有拿定主张,把身子献给人类了!”
一个多月后,王德三在昆明就义。在此六年前,其弟王馨廷在学生运动中负伤,后旧伤复发去世。而在王德三就义六年后,大哥王复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被日军杀害。展览中,与王德三写给父亲的长信在同一展柜中的是大哥王复生作的《初学集》诗稿,观者可以看到他所作的《哭三弟》。王复生悲痛地写道:“三弟,你太忍心了,你竟离开你亲爱的哥哥!你是我最有希望的弟弟!”时光荏苒,王氏“一门三杰”的故事打动着阅读他们的人。
先后考入北京大学的王复生、王德三兄弟俩,均曾受教于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此次展览也带来了大钊先生的手迹。他在《狱中自述》中慷慨直言,“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表达自己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深厚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钊在该校肄业六年,均系自费。我家贫,只有薄田数十亩,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阅之令人肃然起敬。
世上有一种伤痛,叫白发人送黑发人。在罗霄山脉深处,井冈西麓,湖南酃县(今炎陵)的历史上,也有一位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轻人,他叫周介甫。在狱中,他写下一封不足40字致母亲的绝笔书后,第二天被杀害,时年25岁。绝笔书这样写道:“母亲大人:我这次是牺牲了,这也是我个人的最后目的达到了,你老人家不要挂念呵!男 介甫”一挥而就的绝笔书,有面对严峻现实的无奈,但不后悔,思及母亲,能做的只有最后的宽慰。想来,其母阅之,必肝肠寸断,泪水涟涟。
1903年10月,周介甫出生在“八分半山一分田”的酃县中村。彼时那里民不聊生,但周介甫家境尚算富余,有机会读书识字。1926年,23岁的周介甫学成归乡,他一边教书,一边办起了农民夜校。在他的引领下,青年农民们来到夜校学习文化、练习武术,接触先进思想,并成立了酃县最早的农民协会。之后,周介甫当选为该协会委员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的插牌分田运动中,周介甫率先烧毁了自家的土地山林契约,将土地、粮食、农具等分给农户,为土地革命开了个好头。展览中,除周介甫这封致母亲的绝笔书外,还有一通“为主义而牺牲,虽九死犹不悔”的题字展出。将二者接续读来,如同周介甫面对母亲的再次陈情,也仿佛是他对后来人表明心迹:此行慷慨赴义,无怨无悔。
往日的酃县,今天的炎陵,这片土地不仅成为了湖南首批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地方,也是黄桃种植面积近10万亩的地方。眼下正值黄桃成熟的季节,面对先辈周介甫,或可道一句:这大好山河,如你所愿。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爱都是一场双向奔赴,无论是家与国,还是父母与儿女。如果说王德三于狱中写给父亲的信、周介甫致母亲的绝笔书是儿女面对父母的剖白,那么父母的心声会是怎样?展览中一封1985年10月6日胡国桥的母亲写给儿子的信,给出了答案。
胡国桥,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投笔从戎,主动申请到前线参加云南老山防御作战,并荣立一等战功。儿行千里母担忧,在这封母亲写给胡国桥的信中,她这样对儿子说:“代(带)着全家人的希望与嘱托入了军校,上了前线,接受那血与火的拷(考)验——灵敏度最高的试金石。在这一点上,全家人是放心的。我可以大胆地说,我的儿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出光和热的,都会做一名祖国和我们骄傲的儿子!”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几句朗朗上口的歌词,道尽中国人的家国眷念。
福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