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百次骨折的“瓷娃娃” 靠着钩织迎来“新生”

2022年07月01日10:36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张逸菲/文 受访者供图

  周口姑娘王妙一直记得史铁生那篇《合欢树》。二十岁的史铁生,两条腿残废了,坐在轮椅上,靠着母亲照顾的生活,让王妙想起了自己:出生14天,她被诊断为成骨不全症(即脆骨病),打一个喷嚏,就能引发一次骨折,近30年的时间里,她骨折过上百次。

  她终究依靠顽强的意志力和家人的支持,站了起来,她还利用双手当起了“织女”。

  一份特殊的订单

  早在2021年年初时,“瓷娃娃”王妙已经是周口市鹿邑县有名的手工艺品县级非遗传承人,除了日常教学员钩织,她还会录视频传到网络课堂,帮助更多人实现自我价值。

  2021年10月底的一个订单,让她的脚步迈得更大了一些,承接的订单是一些手工花束,一个月后,王妙和姐妹们才知道,这些会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颁奖花束。

  拥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在王妙二十几岁之前,是不敢想象的。“在那20多年里,都是需要妈妈照顾我。”王妙说,自己的病给家人带来负担,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懂事的她,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与妈妈一起梳羊毛,把村口的麦秆扎成辫子换钱。无意间,她看到弟弟作文书上史铁生的《合欢树》,自觉经历很像。“我们都有残疾,但我比他幸运的是,我的妈妈始终陪伴着我,后来我的身体好转,做手术之后,不再轻易骨折了。”王妙说。

  被爱包围的“瓷娃娃”

  今年3月,作为周口市鹿邑县手工艺品非遗传承人,为了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她从原来镇上,搬到了城里的文化产业园办公,一边带着姐妹们做手工,一边设计新款。

  文化产业园离家远,王妙在附近租了房,幼小的女儿离不开妈妈,于是她将女儿带上,婆婆为此也专门跟了过来,帮助她照顾家里。丈夫在镇里还有自己的生意要打理,一边看顾着,一边帮王妙往返两个工作室。“我特别的幸运,有这样一家爱我帮我的家人们。”王妙幼年少年经历磨难,一路走来的风霜雨雪,让她尤为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现在,王妙的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多是些想要改变现状,自强的留守妇女,“目前工作室里就有40多个学员,”王妙说,“我还会录制学习视频传到网络课堂,也会定期做直播,与全国各地的织女们沟通钩织技巧。”

  “遵循自己的内心,不要虚度人生”

  王妙说,从最开始妈妈的照顾,结婚后婆家的看顾,以及事业上的一次次进步,给了她一次次破茧而出的体验,但是最重要的“新生”,反而是女儿的出生。2019年,王妙怀孕了,她和丈夫都很意外,又很感激命运的恩赐。她和家人一路呵护着肚中的新生命,到了孕后期,王妙有些缺氧,家人将她送到郑州待产,终于,她剖腹产下女儿,可因为新生儿黄疸,住了几天保温箱,她在几天之后,才看到心心念念的女儿。

  “又心疼她,又爱她,”王妙说,“更觉得自己一下子更有干劲儿了。”

  从2015年入门手工钩织,到现在已经有7年了,事业蒸蒸日上。2022北京冬奥会的手工花束让更多人认识了王妙,订单增了又增,她带领的“织女”规模越来越大,但她很谦虚,“我并不觉得自己影响了多少人,我一直认为,我所做的都是遵循自己的内心,不要虚度人生。”

编辑:李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