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本报通讯员 魏园军
7月7日,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通过我们自己的维护保养,大大提高了国产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为中原储气库群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负责压缩机设备相关工作的孙东阳的“骄傲”,来自一项技术创新。
据悉,天然气压缩机是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关键设备,被誉为储气库的“心脏”装置。随着中原储气库群的持续平稳运行,部分压缩机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尤其是前期建设的部分储气库使用的压缩机大部分是“洋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储气库停工。同时,与进口压缩机相匹配的“小零件”也问题不断。“比如看起来不起眼的螺丝帽,一旦与设备不匹配,压缩机在后续运行中就容易出现问题。”孙东阳说。
突破“卡脖子”,换上“中国芯”,对中原储气库群来说迫在眉睫。
然而,无经验可供借鉴,压缩机国产化工作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其实早在2010年,中原油田就与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启动文96储气库先导试验项目,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储气库国产化压缩机。去年,随着中原储气库群进一步扩容,国产化压缩机也从“实验室”逐渐替代进口压缩机进一步“入驻”中原储气库群,国产化的压缩机占有率在中原储气库群大幅度提升。
“现在,投运的国产化压缩机完全可以跟‘洋设备’媲美,采购和运维成本也降低了很多。”孙东阳说。
目前,中原储气库群正在积极推进压缩机国产化工作,已有近70%的压缩机实现了国产化。下一步,在中原储气库群继续扩容的同时,中原油田将进一步强化与石化机械公司的合作,共同推进压缩机国产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