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奥密克戎BA.5不轻视不恐慌 多国研究称其致病力总体没有明显变化

2022年07月19日06:32

来源:大河报

一名临床试验志愿者在杭州注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新华社资料图

  近期,奥密克戎BA.4和BA.5亚分支已成为南非、葡萄牙等国家的主要流行毒株,我国北京、天津、陕西等地也相继报告由BA.5亚分支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疫情。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数据显示,BA.4和BA.5亚分支传播力明显提高,但致病力和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第九版防控方案仍然适用。

  与此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近日发布的文件中明确,根据最新研究,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多名受访专家称,这意味着即便当前中国“外防输入”的压力在增大,入境普通物品带毒传播的几率仍维持非常低的水平。

  最新版防控方案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

  7月5日,西安报告发现由奥密克戎BA.5.2分支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奥密克戎新亚种首次在中国内地引起聚集性疫情。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北京、天津、辽宁大连、上海、山东青岛城阳区、广东珠海等多个口岸和特大、超大级城市也出现由奥密克戎BA.4/5引起的本土疫情。

  “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7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称。

  不过,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判,第九版防控方案中的这些措施对于BA.4和BA.5亚分支来说都是有效的。

  今年4月至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大连、苏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和成都等7个入境城市开展了为期4周的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试点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天至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国内多地的防控实践,第九版防控方案对疫情相关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比如,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这样的调整,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对于BA.4和BA.5亚分支,我们不能轻视,但也不用恐慌。”董小平说。

  多国研究显示奥密克戎BA.4/5致死率仍维持低位

  不仅仅是中国,在奥密克戎BA.5已成为主要新冠流行株的南非、美国和葡萄牙等地,近日也有权威人士表示,根据真实世界的感染数据,奥密克戎新亚种的重症和病死率仍维持低位。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新数据,奥密克戎BA.4/5现占美国新冠感染的80%左右,其中奥密克戎BA.5已成为主导,占比接近65%。但CDC官员称,虽然住院人数增加,但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率和死亡人数仍然相对较低。

  美国传染病专家、资深学者阿梅什·阿达尔贾(AmeshAdalja)亦公开表示,由奥密克戎BA.5引起的新冠重症率并没有显著增加。

  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生物信息学教授tuliodeoliveira分析认为,虽然奥密克戎新亚种能逃避免疫系统,但混合免疫使得该国在奥密克戎BA.4/5流行峰值期间,新冠住院率和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此外,虽然日前有日本和澳大利亚团队先后发表实验室研究结果称:相较于奥密克戎早期分支,奥密克戎BA.4/5更容易侵入肺部。但上述两个团队的研究成员均公开表示,实验室研究结论并不能给出“奥密克戎BA.4/5的严重性更高”的结论。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StuartTurville称,奥密克戎BA.5拥有了新冠德尔塔变异株侵入人体肺部的能力,但严重性尚不能与德尔塔变异株等同。“对于这种新毒株,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

  新冠“物传人”概率低专家:“入户消杀”或没有必要

  相较于原始毒株,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环境稳定性和传染力更强,但除冷链食品外,普通物体“带毒传播”的可能性一直颇受争议。近日,一项由国内权威文件公布的数据验证了“物传人”是低概率事件。

  国家卫健委官网近日公布了《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提到,最新研究显示,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

  基于此,在确保进口物品安全的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根据该文件,将对进口非冷链物品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具体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2个风险等级。其中,对判定为低风险的进口非冷链物品,不再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国内外很多研究团队均开展了相关研究,大家的结论也都比较一致,该病毒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稳定性与物体温度、物表材质、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常温环境下该病毒在一些常见物体表面上存活时间不超过24小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稳定性也会进一步下降。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和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同样认为“物传播”是极小概率的事件。

  美国密歇根大学于今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病毒通过物体表面传播的概率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千分之一。该研究预测,通过吸入有新冠病毒的气溶胶颗粒感染的概率可高达百分之一,而接触受污染物品表面之后感染的概率为十万分之一。

  既然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1天内即可全部失活,除预防性消毒措施应优化外,终末消毒、入户消杀还有必要吗?

  卢洪洲称,消毒是预防病毒进一步传播、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无差别的大规模消毒的成本效益比是很低的。金冬雁则认为,接下来,应考虑优化终末消毒并停止“入户消杀”。

  (综合新华社、第一财经资讯)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