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疆两地少年共同演奏民族管弦乐《华夏》。郭燕辉摄
□本报记者 温小娟 实习生 孙大平
虎虎生风的象形拳、气吞山河的震山棍、行云流水的八段锦……日前,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红石榴广场,来自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馆的29名功夫小子轮番登场,为当地村民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功夫盛宴,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7月中旬以来,除了少林功夫进疆巡回演出外,河南还组织了摄影名家赴哈密采风、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赴新疆演出、“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这也是河南大力推动“文化润疆”工程落地的生动注脚。
再现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
7月18日至21日,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创排的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文化馆演出4场,吸引了线上线下十几万观众观看。
4天时间里,舞台上,一幅幅兵团儿女战天斗地、守边卫国的生动画面在大气恢弘的交响乐中徐徐展开;舞台下,观众们沉浸在雄浑的交响旋律中,回溯兵团的历史、发展、建设过程,感慨万千。
《兵团颂》以一位援疆干部与第一代兵团老战士的对话为串联主线,引出十万大军挺进新疆,屯垦戍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描绘出瀚海通大道、荒漠变良田、戈壁建新城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是对兵团战士理想信念、深情大爱、家国情怀的深情奏鸣,是新时代维稳戍边千秋大业的雄浑交响。
许多兵团干部看完演出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表示,要把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发扬光大,更加努力工作,奉献社会。
河南坠子、铜管五重奏、快板……《兵团颂》演出期间,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还深入农场等地,为基层带去极富河南特色的主题演出。
“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演出让我感受到了异乡的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希望这样的演出越多越好。”当地大学生马志昂说。
“少林功夫”致敬“兵团精神”
7月23日至24日,以“少林雄风”为主题的少林功夫巡回演出先后走进哈密市、吐鲁番市,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少林雄风”通过浓缩少林功夫之精华,串起各种功夫绝技和日常练武的场景,将功夫中的禅拳、器械、内功、技艺融为一体,在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展现出功夫禅武归一、内静外猛的独特风格,让当地群众近距离感受少林武术的魅力。
在吐鲁番大剧院演出时的武术交流和教学互动环节,吸引了不少观众上台互动学习。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五小学学生努尔兰·阿布拉饶有兴趣地跟着教练学习抱拳礼、弹腿等少林武术基本功。他说:“今天我见识了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少林功夫真是帅、酷、燃。”
随后,演出团队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221团进行专场演出,表达中原人民对兵团三代建设者的崇高敬意。
“希望通过演出,促进‘兵团精神’和‘少林文化’的交流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也希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馆教练邱小凯说。
跨越五千里的欢聚
7月23日,“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暨夏令营手拉手活动拉开序幕。100名来自新疆的少年乘坐火车,跨越5000里的路程,从哈密奔赴河南。两地青少年欢聚一堂,共同演出音乐剧、戏剧联唱、民族歌舞等节目,并在最后齐声高歌《我爱你,中国》,现场气氛热烈感人。
这样的夏令营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举办了。两年来,来自河南、哈密两地的400多名青少年,携手探访鸣沙山,揭秘月牙泉千年不涸的秘密;听老军垦讲述“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故事;走进古都开封,领略大宋千年的文化底蕴;走进十三朝古都洛阳,探访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雄伟的天山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壮阔的黄河见证了他们的友谊。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哈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倪先周说:“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文化润疆’工程就是要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发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促进两地人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作出中原人民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