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博主以李清照的视角创作短视频讲述传统文化 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2022年07月29日07:24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黄亚芳 实习生 张玥颖

  韩熙载夜宴图中,床上的红袍新科状元郎粲身子前倾,好奇地问道:“你就是婉约派的李清照?”

  “李清照”在顶端的作品截图


  画面一转,梳着整齐发髻的李清照一边拿笔,一边挑了挑眉毛:“别叫我李清照,叫我易安大人!”

  如此妙趣横生的画面来自“李清照”(顶端号:李清照)的首条视频,在这里,李清照不仅能“怼”新科状元,还能评价苏轼“写词不协音律”,柳永“语言尘下”,王安石“写起词来让人笑掉大牙”。

  顶端号“李清照”创作者本名李萌馨,祖籍广东,如此一个玩转历史的博主,居然是个95后。李萌馨凭借着“李清照”的一张利嘴,在某平台上收获了累计1749.9万点赞,粉丝数也达到了百万级。古人李清照仿佛冲破了时间地域的束缚,在新时代的互联网上,与大众谈笑风生。

  自幼喜欢李清照,凭借一条视频出圈

  “从小大家都会从课本当中学习李清照的诗词,我比较喜欢关于李清照的八卦,还有宋代人的一些生活方式以及关于文化的趣味问题。”李萌馨回忆道,在她开始创作“李清照”账号之前,就一直在关注与此相关的文史资料。2021年,她在互联网平台偶然发布了一条“李清照吟唱花间酒”的视频,意外收获了网友30万+点赞,便逐渐开始走上了自媒体创作的道路。

  李清照的《醉花阴》想必大家都很熟知,李萌馨在创作时脑洞大开,与现代歌曲《花间酒》进行了很好地结合。“李清照的《醉花阴》本来就是写美酒的,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唱出来,这种形式似乎将古人与现代人的情感做了一个连接。”

  令她惊喜意外的是,这条视频当时还收获了许多文史深度爱好者和专家学者的点赞评论。“我认为视频走红的原因应该归结于网友本身的文化底蕴,他们了解的比我还要深入,我只是结合热点辅助性地将大家了解的内容进行呈现。”

  在一些视频中,李萌馨在讲中国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加入了一些搞笑元素。“因为李清照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女性。在她的少女时期,经常会有一些怼人的诗词。”李萌馨说,“早期的话,我基本都是结合李清照的经历去创作,但是现在可能会用一种爽文女主的方式去展现她的人物设定,去创作一些搞笑的小段子。”

  虽然至今已创作了几百条视频,但李萌馨还是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对于文史领域的话,我应该不算是研究特别深的,只能说是一个爱好者。”

  喜爱厚重河南文化,以古人的视角与观众对话

  李萌馨发布的视频总是让大家觉得眼前一亮,以李清照的身份背景讲述传统文化,再加上苏轼、宋徽宗等历史名人的第一人称视角去补充,网民们看后最多的评价就是:第一觉得特别新颖,第二觉得代入感特别强。好像这些名人离我们很近,甚至复活了一样。

  这些脑洞大开的作品是怎样想出来的呢?独立运营账号的李萌馨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回答:“我在网上冲浪找的灵感比较多一点,紧跟热点嘛。”

  李萌馨大学时期的舍友是河南人,她跟着舍友了解到许多河南知识,也来过几次河南。对于河南文化的感觉,王萌馨用两个字来概括:厚重。“在做题材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多古籍或者资料,河南史基本上就是半部中国史。”李萌馨说,她在做李清照文化历史影像的时候发现,李清照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河南度过的,而且基本上北宋也被河南承包了。

  据李萌馨介绍,李清照的外曾祖父王拱辰也是开封人,还是宋朝最年轻的状元。李萌馨曾做过李清照少年时代的视频,主题就是“如果穿越到一个朝代,你最想穿越去哪里?”视频内容讲到了她少年时期随父亲生活于汴京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给了李清照很多的创作灵感,她的成名之作《如梦令》也是在河南创作的,刚发表的时候甚至轰动了整个京师。

  “感觉虽然古人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远,但是在精神上跟文化上都是离我们很近的。”李萌馨如此总结。

  新潮与传统融合,希望为年轻群体树立文化自信

  李萌馨还谈到了受众们的支持:“我都没想到视频会火,一开始只是好奇玩一下,没想到能做到今天。但后来受众范围变广,有小孩,有学生,甚至有文史领域的研究者,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时候她会收到私信,留言说他们好像看到李清照复活了一样,觉得特别好。她希望能够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受众会觉得相对于在课本上去看这些传统文化,视频的表达方式更富有感染力,也会更加生动。这些都是让她坚持创作下去的精神支柱。

  她在采访中谈道,想要让更多青少年去关注中国的历史,最重要的是创新,第一个就是要打破时空的局限。她表示,中国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乍一听会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远的样子,但如果能把它做成更加立体的形式去展示,再通过短视频的传播渠道,我们就能让历史变得更加活灵活现,而非传统媒介偏说教的方法。这样使人更加轻松,也更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

  “希望更多活跃在这些新媒体的青年群体,在看到我们传达的内容后,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极大的归属感,树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李萌馨补充,“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大家看完过过瘾罢了,而是希望青年群体能够重新拾起中华文化的传统知识。”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