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的中原“芯”贡献——探访河南小麦品种“郑麦379”背后的故事

2022年08月18日07:4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刘晓阳

  前不久,一组数据令中原大地沸腾——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2022年河南夏粮播种面积8525.64万亩,夏粮总产量762.61亿斤,夏粮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中原粮仓再次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这是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河南,多年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结出的硕果。

  这也是年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连续4年河南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小麦品种“郑麦379”,为中原粮仓作出的又一贡献。


  位于延津县的“郑麦379”千亩示范方。


 专家在麦田查看“郑麦379”长势。

  一粒种子的魅力

  优质、高产和抗逆协同

  6月初,延津县金灿灿的麦田。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弯下腰仔细打量着成片即将成熟的麦子,说出了16个字——熟相最佳,抗逆广适,穗大粒饱,品优价高。

  种粮大户彭良成随手扯下一个麦穗,在手心揉开后,将一粒麦子丢进口中,“嘎嘣”一声脆响过后说:“‘这麦子的长势真不错,亩产至少1300斤。”

  这块地种植的品种是“郑麦379”,该品种不仅在延津、在豫北,而且在中原大地和黄淮南片,都深受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加工企业的欢迎。

  这是雷振生团队历时10余年培育而成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们始终坚守品质育种,从昔日的“豫麦47”到如今的“郑麦379”,这些品种在河南农业生产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郑麦379’是强筋小麦,已经连续4年成为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小麦品种。”雷振生自豪地说。

  这种自信和底气源自“郑麦379”在生产实践中的三大突出表现——

  一是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明显。

  “这个品种有三个特点,穗数多、容重高、籽粒商品性好。”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研究员吴政卿说,“经过多年生产实践验证,该品种平均亩穗数48.5万,穗粒数34.9粒,千粒重49.6克,大田亩产通常可达1200斤—1300斤,高产田可达1400斤—1500斤。”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有比较才有说服力。“郑麦379”在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的亩产,较高产对照增产3.8%,百亩方平均亩产达到733.17公斤;在漯河,相关科研单位曾连续四年对10个主推优质小麦品种进行展示并鉴定评价,“郑麦379”产量居首位。

  二是抗病抗逆、广适稳产。

  专家介绍,“郑麦379”中含矮秆基因Rht-D1b,株高低且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同时,对于小麦常见的叶锈病、纹枯病、叶枯病抵抗能力也很强,生产上病害发生较轻。

  2021年5月底,延津等豫北地区迎来了一波大风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当时,彭良成走进麦田,随手扒拉几垄小麦,只见茎秆粗壮笔直、麦穗丰满喜人。除地头的几垄小麦稍微有些倾斜外,放眼望去,整个麦田丝毫看不出刚刚经历过了大风的侵蚀。彭良成坦言:“这次经历,让我更坚定,选择品种首先要看它的抗灾能力。”

  受暴雨灾害及秋汛双重影响,去年,我省有1000余万亩小麦在适播期外播种,冬前苗情长势弱,有的是“一根针”,有的是没有出苗的“土里捂”。而在“郑麦379”种植区,虽然播种期整体推迟,但由于该品种分蘖能力强,加之管理技术得当,苗情和产量与往年持平。

  三是品质优、商品价值高。

  “‘郑麦379’既适合做高档面包,又适合做优质面条、饺子皮,由于该品种品质优且稳定,在生产中受到诸多粮食加工企业的好评。”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周正富博士说,“郑麦379”含有多个优良强筋基因,区试混合样和多年多点品质指标检测,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

  面包面条馒头兼用,加工适用性广。其中蒸煮品质突出,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现场鉴评,“郑麦379”面条评分达87分,与进口澳洲白麦相当,为现场鉴评的黄淮南片面条评分最高的品种。在河南,“郑麦379”打破了小麦“品种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怪圈。

  一粒种子的使命

  创新集成优质小麦育种技术体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小麦是我国两大口粮作物之一,对保障我国口粮绝对安全至关重要。河南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常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1/4,也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适宜区。

  上世纪末,河南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严重缺乏,优质品种抗逆性较差、产量水平普遍较低且产供销脱节、产业化发展缓慢,导致国内优质小麦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大量依赖进口。

  粮食安全是战略性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小麦育种专家,雷振生深知其中分量,培育出好种子,守护粮食安全,是其终身职责和使命。

  在这份使命的感召下,雷振生带领团队坚持以“优质为核心,高产是基础,抗逆作保障”的育种策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品质分析、常规育种等方法,选育出以“郑麦379”为代表的多个面包面条兼用型优质小麦品种,创新集成一套优质小麦育种技术体系。

  这是一种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一股矢志不移的创新力量,一份默默奉献的担当意识。

  长期以来,黄淮麦区小麦品质改良中匮乏优异亲本、优质品种面包面条难以兼用且产量偏低的问题始终存在。为此,雷振生团队通过挖掘品质性状优异基因,优化蛋白和淀粉品质主效基因检测技术,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品质评价和常规育种等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解决了烘焙与蒸煮、优质与高产难以结合的技术难题。

  在“郑麦379”的选育中,首次开发出对面筋强度具有重要作用的Glu-B1位点5个Y类型麦谷蛋白亚基分子标记,被国内外多家育种单位广泛应用;利用1、5、9亚基等标记强化对亲本及后代材料优异麦谷蛋白亚基的选择。

  在后代选择过程中,品质与产量、抗逆性并重,协同进行改良。针对品质性状的选择,早代进行蛋白质含量、沉降值等指标的筛选,中、高代进行粉质仪、拉伸仪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测定,定型出圃后加强烘焙、蒸煮品质的评价。

  在产量性状选择方面,以稳穗数和穗粒数、增粒重为主攻方向,在较大群体、多花多实的基础上,提高粒重;通过人工创造逆境,强化对抗病性、抗寒性、抗倒性等抗逆性状的选择,最终实现了优质小麦育种技术的集成创新。同时,还研发出面筋品质快速检测技术,解析了小麦面筋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进一步丰富了优质小麦育种理论和选择技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优质高产小麦优异亲本创制与“郑麦379”等新品种选育,先后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植物新品种权3件;制定地方标准1项;品种国审证书2个、省审证书4个;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论文6篇。相关研究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

  一粒种子的产业化应用

  “双引擎驱动”+“四方联动”

  大国有重器,小麦“芯”标杆。多年来,“郑麦379”以“一防、一控、一补”为主要技术措施,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创新产业化应用模式,推动“郑麦379”大面积规模化应用。

  建立以“稳产量、保品质”为核心的“郑麦379”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召开各类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确保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落实到位。

  为改变我省优质小麦“产供销加”严重脱节的现状,在“郑麦379”的产业化应用过程中,创立科研单位和面粉食品企业“双引擎驱动”,科研、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联动”的模式,进行产业化推广。

  该模式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技术服务作用和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建立生产基地的纽带作用,克服企业与农户直接签“订单”导致生产规模上不去、不能实现成方连片种植、商品麦品质稳定性得不到保证等弊端。

  该模式的推广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推进我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累经验,有效降低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对进口优质小麦的依赖,带动优质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截至2022年夏收,“郑麦379”累计收获面积已达到6000万亩以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为促进河南小麦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望“郑麦379”蝶变历程,每一步都那么铿锵有力,每一步都那么振奋人心。

  ——2012年,顺利通过河南省审定,开始面向全省推广;

  ——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开始面向全国尤其是黄淮南片麦区推广;

  ——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主导小麦品种,并进入河南省主推优质品种目录;

  ——2018年,首次被推荐为黄淮南片麦区主导小麦品种,获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

  ——2020年,年推广应用面积超1000万亩;

  ——2021年,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22年,被列为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

  ……

  “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提质增效,看似矛盾的产量与质量,在农业科技的支撑下实现了‘兼得’。‘郑麦379’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雷振生说。

  好风凭借力,正是扬帆时。随着神农种业实验室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两大平台的顺利运行,雷振生团队将借助平台力量,培育更多好种子,继续为河南小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