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最近出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些重要判断和工作部署,为我们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的内涵、实现方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就绿色底色,提供了重要遵循。
绿色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要求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此让土地、山川等资源要素与生产、消费等相匹配相适应,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绿色发展是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中央一再要求,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原有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使发展方式尽快从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支持绿色产业的政策并加大投资力度,全球产业链将由此迎来新一轮洗牌。一个国家在今后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在绿色产业上的国际竞争力强弱决定的。我们应当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通过加快绿色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弯道超车”,在今后的全球产业竞争中掌握主动。
绿色发展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积极回应。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这要求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表现为升级的物质生活需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更大。推动绿色发展可增加这部分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要求。人民群众希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期盼能生活在更宜居的生态环境中。但要看到,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在我国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现有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美好期待之间形成了较大差距。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将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此支撑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回应人民群众的殷殷期盼。
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推动绿色发展可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双碳”目标三个大方向入手。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直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诉求,还将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助于缓和资源能源供需矛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涉及价值观念、产业结构、能源体系、消费模式等诸多层面的系统性变革,将有助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尽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绿色发展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系统性工程。为此,要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多方协作、形成合力。从政府层面来看,首先要强化法治保障,使绿色发展有法可依。建议完善绿色发展相关立法制度体系,推动专门立法,并在环境和经济类法律里设专章或专门条款规定绿色发展。在具体内容上应涵盖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境污染防治、节能降碳、环保信息公开、绿色消费等方面,并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各类主体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其次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财税支持。完善绿色低碳产品的标准制定、认证和标识体系,鼓励与绿色发展有关的科技研发,推动重点工程项目的国际交流合作,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规范发展绿色消费金融。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为推动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从企业层面来看,既要联合科研机构积极研发绿色技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又要改进现有生产流程,提高原材料及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既要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投资发展绿色产业,又要顺应绿色产品市场需求,开展市场调研,有针对性地增加不同种类绿色产品的生产供给。从个人层面来看,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需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积极学习绿色低碳知识,将绿色理念融入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中,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俞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