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之夜》讲述宏大题材“拒绝平庸”

2022年08月31日08: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舞台上,毛泽东与蒋介石相视而立,是注视、是凝望,更是回眸。解放军占领南京当晚,两个人进行了一场艺术想象中的跨时空对话,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天下归心国运所系、关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关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迄今已演出了53场的《香山之夜》不仅仅有着话剧舞台此前很少承载的题材,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在创作上的新突破——两个演员、跳进跳出,没有千军万马却依然波澜壮阔……

  9月2日晚,《香山之夜》将登台曹禺剧场参评第十七届“文华奖”,北京人艺创排的这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话剧近日再度恢复排练。

  排练

  不见导演“戏在,就会说话”

  2021年3月,《香山之夜》在春寒料峭中登台,当首都剧场第一次回荡起“人民万岁”的声音时,北京人艺这座殿堂级剧院的人民性又因这出戏而有了新的拓展。

  排练厅内清清静静,只有两位演员、一位音响控制和一名舞台监督,导演席空空荡荡。《香山之夜》是北京人艺时任院长、已故导演艺术家任鸣的最后一部原创作品,桌子上那只孤零零的导演铃再也没有人会去按它,可铃声又似乎在每个人的心里。饰演蒋介石的方旭说:“排练中,我常常会下意识地去看那个座位……”红色沙发和面前的长方桌很矮,不过对于身高一米九的任鸣来说,坐下后视线刚刚好。导演不在,排练依旧,戏也将一直演下去,正如任鸣的那句“戏在,就会说话”。

  对于这个戏,两位主演王斑和方旭都表示自己是受益者。王斑称,“演伟人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提升,敬佩一个人、喜欢一个人、研究一个人、了解一个人,才能在舞台上从容和自信地去演他。我每天都会去看《毛泽东选集》。想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就要先去了解这个人的文字,从文字中捕捉他思想的光芒。”

  方旭说,“这个戏让我有机会去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平时很少会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这个戏的创作和演出,以及不断接近角色思想和内心的过程,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非常大。把对错放在一边,这可能是我塑造过的人物中历史感和使命感最重的一个。在那个破败不堪的中国,个体与国家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身处其中的人究竟有没有心念或愿望去改变她,这是值得去体味的。”

  演员

  跳进跳出似像非像

  饰演蒋介石的方旭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而蒋介石是地道的奉化溪口人,地域上的一南一北让他开始时压力很大。“开始我还是很担心这样一个政治人物留给创作者个人的空间比较小,但任鸣院长的邀请充满诚意。他看过我的一个独角戏《我这一辈子》,就跟我说,这是两个独角戏拼在一起的一个戏,这句话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打动我。”虽然有顾虑,但方旭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这个角色的兴趣,“之前拍影视作品时曾经碰到不止一位同行或化妆师提到,说我可以试试演蒋介石,大家说多了自己也开始关注这个人物。之前其实看过一些蒋介石的资料,任鸣院长找到我时我是喜忧参半,既觉得终于等到了这个角色,又压力不小,中间也曾犹豫,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即便我从外貌上有相似,但毕竟一南一北的文化差异太大了。”

  直到2020年6月,方旭才决定去溪口看看,但有了这个决定也就意味着不能回头了。

  跳进跳出、似像非像,剧中,演员在角色、本人和叙述者间转换,真应了剧中的那句台词,不像不成戏,太像不成艺。“任鸣院长做了一个非常棒的选择,跳进跳出让这个戏的信息量变得更大,更便于与今天观众的沟通,也更有利于观众与两个历史人物之间的沟通,而他们之间的桥梁就是演员。演员是站在角色与观众之间的人,观众会觉得政治人物没有那么遥远。”于是,方旭的装扮没有在形似上做文章,“我的装扮就是粘了胡子,没有更多的造型,只是为了口音请宁波籍的演员朋友帮忙录了音,听了8个月。任鸣院长说,这是两个人思想的对决,可以让大家把有些事看得更清楚,而不是简单的文献剧或历史剧。通过两个人的争辩,可以让大家去思考这些问题。正所谓没有争斗就没有鉴别。”

  舞台

  一桌二椅拒绝平庸

  50多场演出,饰演毛泽东的王斑不止一次听到观众感慨:这样一个题材以为会是宏大的场面,千军万马、枪林弹雨,没想到竟然是两个人在波澜不惊中梳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历程。“其实这也是我们在创作之初,任鸣院长提出的‘拒绝平庸’的艺术追求。这个戏算是给这种宏大的题材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路径。”

  大幕一拉开,王斑就以毛主席的形象和口吻说了一段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其实这就是一把尺子,一上来就让观众先丈量一下你对不对、尺寸合不合适、是不是这个人物。而这种手法其实就是戏曲里面的‘亮相’,先要在观众眼中建立这个形象。等观众接受以后,啪,我们一下就变了,又变成了演员。观众看到的是两个演员在排戏,这种先建立后打破,仅靠语言和节奏的变化来转换的创作方式,其实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的课题。它就像一个宝藏一样,一直挖掘不完。所以这部戏对于演员来说也是非常考验舞台储备的,我之前所有的角色似乎都在为这个人物做着准备。”

  创作上的大胆创新还体现在舞台上的一桌二椅,两个演员就像唠家常一样,把这么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大胆地想象出来。“质朴的陈设,简单的历史照片和音乐,而这种质朴和简单正符合了中国革命的味道与中国革命的气质。”

  演员

  王斑:熟背毛主席诗词读《毛泽东选集》

  演完《香山之夜》,王斑去电视台录节目。看过这个戏的工作人员见到生活中的王斑非常惊讶:原来您不是特型演员!“创作历史人物,演员的身材形象有时是短板,主席进入双清别墅那一年56岁,正值人之盛年,新中国即将成立,那时主席的身材比长征时期要魁伟一些,所以我必须去改变。”于是有了去年王斑为演毛主席减少运动量、增加进食量,增重12斤的故事,此次“文华奖”复排,王斑又增重了8斤。“在台上不自信,如何能指点江山,怎么能念出《沁园春·雪》来?而对于演员来说,这种强大的自信来自于储备和学习。”

  排练场上的任鸣金句频出,对于这出戏同样有令王斑记忆深刻的点睛表述,“‘主席的思想就是他的形象’,因此要做到形神兼备,就必须深谙主席的思想。”为了多了解主席的思想,王斑不仅熟背毛主席诗词,时常还会读一读《毛泽东选集》。“塑造这样的伟人形象,创作应该永远在路上,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能靠近主席一点点。”

  文/本报记者郭佳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