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阳还没露头,灵宝市涧西区西华公园里,宝华舞蹈队的一帮姐妹们早早地在这里摆开了“舞”场。漂亮的舞蹈服、欢快的音乐、挥动的手臂、扭动的腰肢,辗转跳跃间变幻着多姿的队形,我们这一群平均年龄五十多岁的“姐姐”们成为公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宝华舞蹈队是由我的搭档张旭层老师2012年发起的。那时候,我生活的地方还属于城郊农村,广场舞场地很小,跳舞的人也不多,大家只是凑在一起,拿个音响,放个音乐,跳简单的舞,活动活动筋骨,没有什么技艺可言,纯属自己“瞎乐呵”。
后来,随着国家对全民健身越来越重视,市里为健身群众提供了场地设施和艺术指导,市里的文化馆每年都会举办公益舞蹈培训,灵宝市的一些专业人士还成立了公益舞蹈工作室、不定期开设广场舞公益培训课,慢慢地,身边很多像我一样的舞蹈“小白”也跳得有模有样了。
10年过去了,宝华舞蹈队成员也从当初10余人壮大到现在的30多人,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30多岁。随着技艺的不断提升,我们的舞蹈团队不光在本地表演,还跳出了灵宝,跳上了更大的舞台。这几年,我们多次赴郑州、三门峡等地演出,经常参加各级组织的广场舞大赛并获奖,表演的《幸福中国一起走》《点赞新时代》等节目还被推送电视台展播。
这么多年来,宝华舞蹈队的队员们都非常热爱广场舞,音响、道具都是自己掏钱购买的,舞蹈的专业服装每人都有10余套。除了装备上升级换代,我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舞蹈创新上下了不少功夫,从之前的千人一面到风格多样,从盲目模仿到自己原创。我们编排了不少有本地特色的舞蹈节目,动作简单灵活,舞曲选用了具有浓郁本地风情的歌曲,很受灵宝群众的欢迎。
健身跳舞不仅愉悦了心情,身体状态也跟着开始了“逆生长”。十年前,我的身体并不好,三天两头感冒,还有其他慢性病,通过跳广场舞,现在最大的收获就是免疫力、体质明显增强了,很少生病了。
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广场舞不光是一种大家乐于参与的健身运动,更多的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十年前,村里晚饭后都没有啥活动,聚在一起打麻将成了主要的休闲方式,坐得久了腰酸背疼不说,有时还会发生争吵伤了和气;要么就是街坊邻居扎堆说长道短,传闲话还惹是非。而现在,平时村里窝在家里打麻将的少了,健身跳舞的人多了,民风改善了,村民的整体素质更高了,家庭也更和谐了。
这十年,像我们西华村村民一样,参与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我听说,灵宝市15个乡镇,各村、社区都有自己的广场舞队伍,有些村还不止一支队伍。不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华灯初上,经常可以看到健身人群随着音乐,踏着节拍,激情澎湃地舞动着。遍布城乡的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一项运动。(薛娟娟 口述 本报记者 翁韬 本报通讯员 邢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