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中原更出彩·大河奔腾丨焦作:绘就母亲河壮美画卷

2022年09月11日08:13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广强

  金秋时节,黄河北岸的怀川大地生机盎然。

  精心呵护母亲河,建设美丽新中原。焦作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机遇,致力保护黄河生态,传承创新黄河文化,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努力蹚出一条焦作特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持续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环境持续向好,生态河擦亮名片

  驱车黄河焦作段百里绿色廊道,道路宽阔整洁,两旁绿树成林、花草繁盛;极目远眺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州段,只见飞鸟翩翩、野趣盎然。

  近年来,焦作市坚持生态优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保护和治理黄河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下大力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黄河流域“清四乱”歼灭战,推进“四水同治”,补齐生态短板,助力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黄河流域焦作段生态保护的政策体系、行政执法等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深入开展“绿盾”“保护母亲河”等专项行动,成立了全省首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基地和巡回法庭,孟州黄河河道采砂点成为黄河河道规范采砂全国第一家试点。

  以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和湿地保护恢复两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和出彩点。

  以“四好农村路”王园线生态廊道为骨架,全面开展沿黄生态廊道提质行动,建设沿黄干流生态“绿廊”;以县乡廊道绿化为脉络,编织生态“绿网”。

  黄河堤内建设湿地公园群、堤外建设森林公园群,构建城市“绿心”,切实发挥好沿黄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防护功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全面完成城区15条黑臭水体整治,全省排名第一。建成1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水环境质量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监测。

  以建设五大绿化重点工程为重要载体,建设沿黄干流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示范村,让绿色成为乡村的亮丽底色。

  咬定目标,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换来焦作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推进,国土绿化水平和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绿色转型加速,母亲河造福人民

  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新格局,是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落地生根的下半篇文章。

  万里黄河润怀川,留下丰厚的黄河文化。武陟县成为唯一的“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全市2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多数在沿黄一线。

  焦作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实现由旅游向旅居、由休闲向康养、由观光向度假、由资源依赖型向文旅创新融合型转变,建设“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着力打造富有活力、富有特色、富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山水富城·文武福地”。

  打好全域文化、功夫、生态、民宿“四张牌”,建设旅游名城、文创名城、太极名城、康养名城、度假名城。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

  焦作加速推进与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协同联动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高位嫁接,加快新兴产业抢滩占先,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能源、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新兴主导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发展动能强劲充沛。

  目前,焦作市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17家、绿色供应链4条、绿色产品14种。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352万怀川儿女,正用勤劳和智慧奋进新征程,让黄河北岸更加美丽富饶,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记者手记

  续写人水和谐的焦作篇章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广强

  “黄河故宫”嘉应观、千里大堤起点处、“非遗明珠”太极拳……这些黄河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都在焦作境内。

  黄河迢迢,万古不息,已经铭刻进焦作的历史中,仍将深刻影响焦作的未来。

  焦作切实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感,筑牢生态安全根基,开拓发展新赛道,积蓄发展新优势,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展现焦作担当。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滔滔黄河为证,在新的征程上,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怀川儿女将写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建设一个独具特色、活力迸发的新焦作。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