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融灌溉诗歌之花

2022年09月16日09:02

来源:人民日报

  500多年前,诗人纳沃伊以察合台语和波斯语糅合亚欧大陆多地的文化元素,创作了流芳百世的诗篇。自古以来,中亚地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通的桥梁。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曾在演讲中引用著名诗人纳沃伊的名句:“没有比生活在友谊之中更美好的事情”“但愿我们的人民生活得幸福富有”,表达对乌兹别克斯坦人民的真诚善良和热情好客的感受,以及中乌两国人民共同的目标和永恒的追求。

  1441年,纳沃伊诞生于赫拉特(今阿富汗西北部城市)。在纳沃伊出生和成长的时代,赫拉特是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15世纪初,帖木儿的第四个儿子沙哈鲁以赫拉特为都城,治国近40年。沙哈鲁重视文化艺术,延揽了一批文人学者和工匠,并修建赫拉特图书馆,收藏制作精美的插图书籍。他的长子兀鲁伯被委任主政撒马尔罕。兀鲁伯本人在天文学领域有较高造诣,于15世纪20年代在撒马尔罕修建天文台,他所编制的天文表在17世纪时传入欧洲,推动了近代欧洲天文学的发展。

  纳沃伊诞生并成长在东西方文明交融互通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一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往也达到了又一个高峰。沙哈鲁治下的中亚地区在明代史料中被称为“哈烈国”。以陈诚和火者·盖耶素丁为代表的双方使臣跨越山川,互赠马匹、丝绸、瓷器等礼物,并留下了对沿途气候、地理、物产和风俗的详尽记载。在明朝使节的笔下,撒马尔罕“地势宽平,山川秀丽,土田地膏腴”,赫拉特“多植果树,自国主而次,有力之家,广筑果园,盛种桃、杏、梨、李、花红、葡萄、胡桃、石榴之类”。

  纳沃伊的祖父为帖木儿王朝的贵族,父亲是沙哈鲁麾下的高级军官,母亲是宫廷教师,两个叔叔分别是诗人和书法家。因此,他自幼身处赫拉特宫廷文人所创造的古典文艺氛围中,12岁开始写诗,17岁便在诗坛崭露头角。1447年沙哈鲁去世后,纳沃伊辗转至马什哈德和撒马尔罕继续学业。1469年,帖木儿后裔苏丹忽辛·拜哈拉主政赫拉特。作为苏丹忽辛的幼年同窗,28岁的纳沃伊受邀返回赫拉特,担任掌玺大臣,并于1472年升任大埃米尔,统领赫拉特城内的军政事务。

  纳沃伊居官廉正,关心民众疾苦,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既无妻室,又无儿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得到民众的尊敬与爱戴。在他治理下,赫拉特修建了一大批商队旅舍、学校、医院、济贫院、桥梁和饮水池等设施,使文人学者和能工巧匠再度云集。纳沃伊资助了包括历史学家米尔洪德、诗人贾米、音乐家奈伊、画家贝赫扎德等知名人物。由此,赫拉特恢复了沙哈鲁时代文化中心的地位。20世纪初的法国历史学家格鲁塞曾将这一时期的赫拉特比作“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除了为官一方的政绩,纳沃伊为人铭记的还有他的文学成就。他不仅延续了波斯文学代表人物菲尔多西、内扎米等人开启的波斯诗歌传统,还在吸收东西方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开创了察合台语文学传统。纳沃伊在30年间创作了约30部作品,其中广为流传的是4.6万行的《精义宝库》四卷诗集和5.2万行的《五卷诗》。其中,创作于1483年至1485年间的《五卷诗》是其最重要的文学作品。

  《五卷诗》在形式上遵循由12世纪波斯语诗人内扎米开创的“海米塞”文体,以察合台语写就。“海米塞”一词源自阿拉伯语中的数字“5”。这一文体包括对题材、情节、格律和创新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对于12世纪以降的中亚和西亚地区诗人而言,“海米塞”相当于最高级别的考试。优秀的“海米塞”作品往往会被文人学者和工匠制作成精致的插画钞本,收藏入宫廷图书馆中。

  纳沃伊的《五卷诗》包括《正直者的惊愕》《法尔哈德和希琳》《莱拉和麦吉侬》《七星图》《伊斯坎德尔之墙》五部,是遵循中亚和西亚地区“海米塞”传统创作的文学顶峰之一。在吸纳传统题材和情节的基础上,纳沃伊充分吸收这一时期东西方知识传统交融的成果,将来自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乃至希腊罗马的诸多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诗作中。在纳沃伊笔下,希琳的追求者法尔哈德被描述为东方可汗之子,《七星图》的主角巴赫兰国王追寻的迪洛兰是来自东方的美女。而伊斯坎德尔(即亚历山大)则通过召唤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泰勒斯和阿基米德在内的古希腊哲学家们来对抗克什米尔的巫师,并在环游北印度、印度洋和北非之后返回欧洲,集合法兰克、罗马、沙姆和罗斯的力量,建造铜墙铁壁抵抗来自北方的雅朱者(即中亚和西亚神话中入侵人间的野蛮部落)。《五卷诗》不仅寄托了纳沃伊对个人道德、社会关系和世界秩序的理想,同时也生动勾勒出15世纪后半期中亚知识界对历史和地理的认知。

  纳沃伊的诗作在中亚和西亚地区影响深远。后世缔造了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巴布尔在回忆录中多次向纳沃伊致敬。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鼎盛时期的君主苏莱曼大帝将《精义宝库》和《五卷诗》珍藏于宫廷图书馆。16世纪的阿塞拜疆诗人费祖里、18世纪的土库曼诗人马赫图姆库里,以及19世纪的哈萨克诗人阿拜均在自己的诗作中提及纳沃伊对自己的影响。1863年造访中亚南部的匈牙利旅行者范贝里发现,几乎每个当地人都知道纳沃伊。

  今天,乌兹别克斯坦视纳沃伊为现代乌兹别克语言文学的奠基人,并将众多地点和机构冠以其名: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图书馆、塔什干国立语言文学大学、芭蕾舞剧院(见图)、地铁站、国际机场和各大城市的主要街道均在此列。1991年,纳沃伊诞辰550周年之际,乌兹别克斯坦举行了诸多活动,以纪念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鼓励民众学习、传承其诗作中不同文化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交流精神。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