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投入科研经费1018.8亿元 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居中西部首位

2022年09月19日16:2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9月19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向平介绍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实施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首的“十大战略”,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取得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突破了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一时期成为河南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最快、创新成果产出最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时期。

  十年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从310.8亿元增长至1018.8亿元、增长2.3倍,近3年年度增幅均在百亿以上;全省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从69.6亿元增长至351.2亿元、增长4倍,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由1.39%增长至3.37%;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由40.2亿元增长至620.78亿元、增长14倍,近三年年均增速61.3%,远超全国平均增速;高新技术企业从不到800家发展到8387家、增长10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最初的300余家发展到16583家,总量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我省科技创新工作两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表彰。

  绘就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规划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加强高位谋划推进。省委省政府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主动拉高标杆,将我省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2021年7月,我省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由楼阳生书记和王凯省长担任双主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全省科技创新领域重大工作。一年来,围绕科技创新的理念、目标、战略、任务等,进行了体系化、高密度、渐次推进的战略部署,一体化设计科技创新政策、法规、规划、改革举措,打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系列“组合拳”。制定《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方案》《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等,绘就了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规划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及时修订了《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与评价办法》,将科技创新板块的考核指标权重由12%提高到18%,有效发挥了“指挥棒”作用。

  多家“国字号”平台载体先后落户河南

  搭建高端创新平台载体。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制定落实《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率先实施“三化三制改革”,2021年自创区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已经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增长极。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国字号”平台载体先后落户河南。国家高新区达到8家,数量位列全国第六位,全省高新区实现了省辖市全覆盖。从2011年我省建设第一家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我省零的突破至今,我省已建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特别是去年以来,我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重塑重构省实验室体系,批复建设嵩山、神农种业等8家省实验室,设立了12家省实验室基地,形成以省实验室为核心、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核心+基地+网络”的创新格局。

  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放款97.65亿元

  培育壮大一流创新主体。将重建重振省科学院作为我省实施第一战略的“一号工程”,一体化创设制度体系,目前已经完成架梁立柱,正在着力打造我省创新发展最高峰。健全“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企业研发活动,建设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从2019年的24%增长至去年年底的34.4%,增幅居全国首位。强化科技金融支撑,“科技贷”业务从2017年设立以来,合作银行已达16家,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1816家(次),共计放款97.65亿元。标准化推广“智慧岛”双创载体,省级以上各类孵化载体由2012年的36家增长至414家、增长10倍以上,在2021年度国家孵化器考核中,我省孵化器优秀评价率位居全国第2位。

  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一流课题550项

  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四个面向”,坚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一流课题550项,取得了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光互连芯片、氢燃料电池客车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全省共有176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主持或参与特等奖5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49项。

  前7个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20.8亿元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修订出台《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探索构建成果转化合规尽职免责负面清单,健全符合各方利益的收益分配机制。郑州大学等11家试点单位改革成效初显,带动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今年前7个月,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20.8亿元、增长145.6%,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建设21家省中试基地、25家省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积极完善内部管理及对外服务制度,已经发布了117项对外服务事项清单,着力填补“从0到1”的断档,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一技术应用一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

  “揭榜挂帅”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要求,省科技厅率先在职能转变、机构设置、机制运转上进行重塑性改革,加快从研发管理到创新服务的转变。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调整优化计划体系,打造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的科研范式。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PI制”等项目组织机制,优化完善“揭榜挂帅”项目遴选和支持方式,创新设立揭榜险种,去年面向全球遴选发布113项“揭榜挂帅”榜单,立项支持35个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开展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改革试点,充分赋予项目负责人技术路线决策权、团队配置自主权。开展财政科技经费“直通车”“包干制”改革,充分下放科研经费支配权限。

  部分技术应用于“大国重器”

  强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部分技术、产品在神舟飞船、航空母舰、大飞机、蛟龙号、天眼、高铁等“大国重器”,以及奥运会、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上得到应用,彰显了河南创新力量。充分发挥第一战略的引领作用,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盾构、新能源客车、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流感疫苗、食品加工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首位,小麦、玉米、花生育种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强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行动,全省所有乡镇和农业主导产业实现了技术服务全覆盖。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有力支撑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化科技创新应急攻关,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实施了32项疫情防控应急攻关项目,我省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无源型医用防护头罩等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一线。常俊标教授承担的疫情攻关项目,研发出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抗新冠药物阿兹夫定片,最近获批上市并正式投产,为战胜新冠疫情贡献了河南科技力量。(朱丽文 董蕾)

  相关推荐

  ·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河南“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服务留豫人才

  ·河南举全省之力打造省实验室 已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2021年河南省企业享受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优惠共计208亿元


编辑:李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