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北纬35度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2年09月23日09:10

来源:河南日报

随着途经城村的黄河生态廊道建成通车,让本就交通便利的城村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图为湖滨区沿黄乡村特殊农业。杜杰摄

三级服务体系组织金融机构到村里上门为农户办理金融帮扶贷款。

陕州区张汴乡曲村地坑院里的党支部。

卢氏县沙河乡的任当锋通过金融帮扶贷款养起了山羊。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王小萍 赵宏辉

  辉煌十年,巨变十年。三门峡农业实现了质的跨越:

  十年间,三门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7.7亿元,增幅62.24%;十年间,三门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93.6元,增幅128.62%;

  十年间,三门峡粮食产量从6亿公斤迈上7亿公斤台阶,“三农”“压舱石”更加稳固;

  十年间,三门峡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5万亩增长到92万亩,增幅268%。全市中药材高效种植利用面积达到156.4万亩,居全省第一位;

  三门峡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排名中位列第一,义马市、卢氏县进入全省前20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较好的县(市、区)……

  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亮点纷呈,农村人居环境华丽蜕变,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推动了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谱写了新时代三门峡乡村振兴的绚丽篇章。

  ◎以现代特色农业强市为目标绘制乡村振兴新图景

  全国第一连翘产地、河南第一苹果产地、河南第二丹参产地、河南第四大食用菌产地……

  进入“十四五”,三门峡市立足实际,结合发展导向和趋势,把特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持续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做优做强“果、药、菌、蔬”,提升综合效益,推动“小特产”升级“大产业”,努力打造北纬35度特色农业黄金带。

  在灵宝市寺河乡,1000亩矮砧苹果南洼基地内,种植着一株株树形小、树干较细的苹果树苗。别看这些树苗“弱不禁风”,还要依靠辅助的支架、立柱防止倒伏。但它们其貌不扬的外表下,却代表着苹果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变革。不仅果树实现了“当年开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果园也更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是现代果业的发展方向。

  在海拔800米以上山区,三门峡市规划建设以“官道口—寺河山—二仙坡”为代表的黄金苹果带,全面进行产业提升。而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灵宝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更是立足“大产业、大品牌、大架构”发展思路,构建苹果全产业链循环中心、信息中心、研发及推广中心、文创中心,实现更大突破。

  三门峡先后出台了《三门峡市特色农业发展综合规划(2021-2025)》,三门峡市金融帮扶、林下经济、产业“链长制”、药业奶业酒业发展若干意见等文件,打造伏牛山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促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市果品面积260万亩,总产26.8亿公斤;其中苹果160万亩、产量20.6亿公斤,苹果面积、产量全省第一;十年间,果品面积增长13.04%,总产增长29.03%;2012年,食用菌规模1.4亿袋,十年间食用菌规模增长221.43%。已基本形成了以果品产业为龙头,以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聚焦全市沿黄6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个行政村,按照“一带三区四组团”空间布局,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为抓手,着力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开工项目102个,总投资11.18亿元。沿黄乡村中有87.5%的行政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实施特色产业“11335”行动,打造的苹果、食用菌2个100亿级产业集群,中药材、生猪2个300亿级产业集群和500亿级的食品工业产业集群成效显现。聚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先后培育了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等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22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20家、省级42家,辐射带动全市及周边农户25万户;家庭农场和规模经营户4150家。创新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同构,组建了113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加盟的特色农业企业大联盟,构建起果品、食用菌完整产业链。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乡村人才引育、选育、抚育工程,培育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职业经理人”“实用技术”等高素质农民2万人,集聚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经过几年来产业集聚,三门峡已经出现现代农业品牌。灵宝苹果现代产业园、伏牛山(卢氏、灵宝)香菇产业集群、陕州菜园乡产业强镇、陕州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一批“国”字号项目落实落地。渑池县南村乡被评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卢氏连翘荣获“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灵宝苹果”品牌价值196.52亿元,连年稳居全国县级品牌价值第一名;“灵宝香菇”、渑池丹参品牌价值21.38亿元、4.85亿元,品牌创建走在全省前列。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进乡村蝶变换新颜

  今年上半年,三门峡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排名中位列第一,义马市、卢氏县进入全省前20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较好的县(市、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市委书记刘南昌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并调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范付中多次参加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推进会,并到乡村一线具体指导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高效调度、下沉一线、观摩指导、督促落实。

  按照“市级抓推动、县乡抓落实、部门全参与、群众为主体”的工作思路,组织全市62名乡镇党委书记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谈经验、提建议、聚共识,夯实了齐抓共管责任。以“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为突破口,制定出台了“12+3”一揽子政策体系,明确提出了生活垃圾处置、农村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个标准及考评办法和乡(镇、街道)区域、庭院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及考评办法,使环境整治有标可依。

  为了达到治理效果,组建7个常态化调研督导组和7个专业化调研督导组,按照明察暗访、排名通报、跟踪督办的督查制度和面上调研、线上督导的原则,对标对表90个考评指标,采取“周调度、月评比、季观摩、年考核”办法,通过“红黑榜”“积分制”“户评比”“爱心超市”的措施,强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分两批表彰奖励20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奖励10万元,通报表扬了388个“三五”创建示范村。

  坚持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有条件的村开展“三五”创建活动的通知》,强力提升村容村貌。“村口五有”,即有能代表本村乡土风貌的高大乔木、有独具特色的村口标识、有因地因势打造的微地形、有搭配合理的绿化彩化美化组团、有“亮起来”的照明设施,力求做到一村一韵。“村内五园”,即在房前屋后或空闲地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小公园,注重“增绿、增水、增彩、增值、增效”。全市共建成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12158个。“庭院五美”,即卫生美、整洁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达到1.9万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个精细活,需要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着力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培育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53个、省级“美丽小镇”6个。灵宝市荣获全省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和“美丽庭院”创建示范市。2021年陕州区被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区,义马市被评为农村厕所革命先进市。选树表彰第一批“好少年、好青年、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的“五好”对象161名,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充分激发农村居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乡村实现了村容村貌“颜值”和“气质”双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以发展中药材产业为重点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8月12日至14日,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大会在三门峡成功举行,集中签约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金额130.4亿元。大会期间,“天然药库”三门峡区域品牌共建交流会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成果发布会成功举办等,不仅提高了三门峡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也为推进三门峡产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门峡是拥有“五山四陵一分川”的特殊地貌,素有“一步三药”和“天然药库”之称。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三门峡农业农村局加力推动中药材、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作出了亮眼贡献。

  据了解,三门峡中药材资源丰富,天然中药材自成体系,品种多,资源广。据中药材普查统计,全市各类野生药材1225种。其中连翘野生资源分布160万亩左右、年产量3000吨左右,占全国现有野生资源面积和年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6.9万亩,全市药材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83个,50亩以上种植大户119户,通过就业带动、股份合作、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药材品牌效应显著,三门峡市“卢氏连翘”“灵宝杜仲”“渑池丹参”“渑池柴胡”等四种药材相继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其中,卢氏县是全国连翘人工种植第一大县,渑池县是豫西丹参的核心产区。

  在推进中药材产业扩大规模的同时,三门峡农业农村局科学规划区域布局,稳步增加适宜区面积。因地制宜建立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卢氏县、渑池县分别建成了5万亩连翘、3万亩丹参示范基地,农业科研单位选育出的道地药材“伏牛山连翘1号”“伏牛山连翘4号”“伏牛山苍术1号”和“鑫浩牛至1号”、豫丹参2号、豫丹参3号等六个新品种,填补了三门峡伏牛山区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的空白。

  三门峡还利用科技为中药材产业赋能,推广高效栽培新技术,组建团队,提供节点科技服务,及时发布药材种植管理技术意见,指导群众科学管理,采用无人机喷洒防冻液等提升连翘抵御低温天气的能力。建立了伏牛山连翘基地、冬凌草基地、望家山连翘标准化示范基地及市级中药材科研科普基地。通过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引进和生产栽培研究,开展形态展示、文化典故宣传和普及中药材药理、食疗保健等知识,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固定专人,在局域网及专业微信群等平台发布主要中药材市场价格信息,引导农户合理组织药材生产,做到种好快销,增加收益。未来,锚定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三门峡将以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条为目标,突出道地品种和区域优势,聚焦种植、流通、制造加工、品牌建设“四个环节”,大力发展连翘、丹参、柴胡、黄芩等优势中药材,建立育种体系,保护优良种源;积极探索医药产业园区、中药材精深加工基地、中医药特色小镇、特色康养小镇等发展模式;积极谋划引进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市场前景乐观、行业成长性高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行业项目。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