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陈朋冲
十年来
河南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1%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2012年到2021年,河南经济总量连跨4个台阶,全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居第5位,年均增长7.1%,实现了3万亿、4万亿、5万亿元的跨越,今年有把握超过6万亿元,为稳经济大盘尽责任作贡献。
十年来,河南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4∶51.9∶35.7升级为2021年的9.5∶41.3∶49.1,实现了由“二三一”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
农业强省地位愈加凸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牢牢扛稳了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民生责任。
马健还介绍,十年来,河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农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2%,比城镇年均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012年的2.49缩小至2021年的2.12。
十年来河南投资年均增长12.9%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
2012~2021年,河南投资年均增长1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有力拉动经济增长,使全省经济保持了较强韧性。
从投资结构看,2012~2021年,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3.8∶53.8∶42.5转变为3.4∶30.3∶66.3。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三产投资比重明显提高。2021年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4.3%,比2012年提高18.7个百分点,二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从投资成效看,十年来,全省共统筹实施省重点项目9044个、完成投资7.02万亿元,对投资贡献率超40%。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青电入豫”工程、郑州南站、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干的大事。
全省5G基站累计达到14.2万个
网络规模居全国第5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创新局面。全省5G基站累计达到14.2万个,网络规模居全国第5位,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以上和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互联网网内、网间平均时延分别位居全国第1和第3位。全省智能充电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形成贯通京港澳和连霍高速公路的充电设施网络。
“东引、西进、南联、北通”
河南持续优化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格局
十年来,我省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全省已经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提高居住证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含金量”,让农业转移人口既能“留得下”、更能“过得好”,已累计制发居住证超410万张。目前,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41.99%提高到2021年的56.45%。
对接融入国家战略,通过“东引、西进、南联、北通”,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格局更加优化。
“东引”,即以共建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纽带,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西进”,即以黄河干流和新亚欧大陆桥为轴线,加快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南联”,即以协同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牵引,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等联动。“北通”,即以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为抓手,创新开展豫京战略合作。
河南如何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牌?
近年来,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成效被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河南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工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1%,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3.1%,产业发展呈现结构优化、迭代升级的良好态势。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改委一级巡视员郜义还介绍了我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一系列工作经验。
一是聚焦“四化”目标,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
深入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固链强链,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基础材料行业向功能性合金、电子级材料转型,大中型客车、盾构机、超硬材料、特高压装备等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五大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比2012年分别提高8.7个、6.4个百分点。
二是坚持高端引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以链长制为抓手,构建形成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10个重点产业链,4个国家级、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氢能与储能、北斗应用、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三是强化协同驱动,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壮大。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加快形成,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占比超过40%,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89万亿元,是2012年的2.8倍。
四是做强载体平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把开发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推进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强化龙头企业引进和产业链配套项目集中布局,全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和工业利润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以开发区为载体的集聚集群发展态势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