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小萍 赵力文
9月27日,省委宣传部举行“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发布会三门峡专场。三门峡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实现从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门峡书写奋进新时代非凡答卷的生动实践和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转型创新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三门峡建设新征程。”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在发布会上介绍,这10年,三门峡在全省大局中的战略优势更加彰显、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以仰韶文化为标志的文化优势进一步凸显,以小秦岭和黄河安澜为标志的生态屏障地位进一步凸显,以关键金属为标志的战略资源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进入新时代,三门峡开启了以转型创新发展为主线的“三次创业”,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科技和金融为两翼、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做大增量、做优存量、主动减量、防范变量、提高质量“五量并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这10年,三门峡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产业素质特别是工业产业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刘南昌说,我们正加快形成现代黄金、新材料、煤及煤化工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研发投入强度、创新平台数量、高新企业数量分别提高到10年前的3.3倍、8.7倍、8.8倍。2017年至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8.1%,位居全省第一。
践行“两山”理念更加深入
三门峡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突出位置,全面打赢“小秦岭生态保卫战”,切实加强黄河生态保护,系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硕果累累。
小秦岭生态环境修复,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典型事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8条黄河一级支流经过综合治理,实现全域“清水入黄”;白天鹅栖息地由4处增加到9处,每年来三门峡越冬的白天鹅达1.6万余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市建成6家国家级绿色矿山、15家省级绿色矿山;三门峡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成功创建黄河流域唯一市级全域“天然氧吧城市”。
“三门峡坚持‘保护与治理相结合、修复与利用相结合、高质量发展与造福人民相结合、黄河文化保护挖掘与传承弘扬相结合、科学规划与项目支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市长范付中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文化高地建设更加有力
近年来,三门峡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积极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打造“早期中国”文明长廊,打造仰韶文化高地,讲好“黄河故事”。
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虢国墓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等一批立体化展示、沉浸式参与的现代化展馆建成;“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基本陈列荣获“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将函谷关景区、天鹅湖旅游度假区、三门峡大坝、地坑院等景区“穿珠成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