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 王怡潇)10月10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濮阳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濮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濮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万正峰介绍,十年来,濮阳突出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建设“富强濮阳、生态濮阳、创新濮阳、幸福濮阳,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十年来,全市生产总值由826.7亿元增长到1771.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2695元提高至47131元,均实现了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2021年达到112.7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801元提高至24747元,年均增长9.6%。濮阳在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次。
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提高创新策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1年,濮阳市研发经费投入19.57亿元、专利授权282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10.66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5倍、3.5倍、76.5倍。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创建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建成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共建河南省龙子湖实验室,8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实现研发平台全覆盖,首批4家中试基地、10家产业研究院挂牌运营。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在全省率先实施科创型小微企业增量提质“春笋行动”,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15家,是2012年的5.2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6.7倍,省级创新龙头企业增长66.7%。引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在全省率先设立“人才日”“人才周”,出台濮阳市“1+14”人才政策,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人、高层次人才33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市。
抢滩占先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以65平方公里新型化工基地为中心、各开发区为节点,实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扎实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推动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羽绒制品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迈进。全产业链风电装备生产和综合服务基地初具规模,现代家居产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的50个接续替代产业集群之一,羽绒制品业发展成为全国六大羽绒产业基地之一。抢滩占先新兴产业,实施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计划。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首家聚碳新材料产业园区,绿色涂料产业园被工信部列为“高端绿色专用涂料”优先发展产业承接地,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两家之一、全省唯一重点扶持的示范性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被纳入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正在向千亿级跃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以氢能、人工智能产业为重点突破未来产业。紧抓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建设重要机遇,构建“制、运、储、用”全产业链,成功研制3种型号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并实现量产、年产能1200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医疗仪器设备在濮实现产业化,自主研发的超声诊断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全国870多家医院。
实现丹江水全域覆盖 让百姓喝上优质甘甜的丹江水
聚焦建设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推动区位资源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打造交通物流枢纽,“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环城高速网、“九横七纵”干线公路网初步形成。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米”字形高铁网最后一“撇”完美收官,濮阳迈入高铁时代。打造华北能源枢纽,日濮洛原油管道建成投用,中原储气库群库容气量106亿立方米,鄂安沧濮阳支干线、榆济线、中开线等多条国家、省骨干天然气管道在濮互联互通,成为中部地区天然气储配中心。打造北方水利枢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累计向河北供水22亿立方米,实现一泓清水长润雄安。在全国率先实现丹江水全域覆盖,全市人民都喝上了优质甘甜的丹江水。农村供水“四化”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0.3万名滩区群众实现“安居梦”
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省际区域中心。2021年濮阳市城镇化率51.01%,较2012年提高15.81个百分点。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33平方公里,集聚人口96.3万。路网密度较2012年增长50%,百姓出行更加通畅。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8.6%,居全省第1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跻身全省第一方阵,龙山跃然成形,龙湖风光旖旎。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各县城精彩蝶变,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更加明晰,开发区由14个整合为9个,在全省率先集中挂牌,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2021年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完成1065.9亿元、占全市的60.2%。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50亿斤以上。3个贫困县、638个贫困村、31.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3万名滩区群众实现“安居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位居全省前列。
开放大门 引进国内外500强及上市企业77家
坚持向改革要红利、以开放增活力,改革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了“1+N”市属国有企业基本体系架构,农村改革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区块链+医疗供应链”工作,荣获河南省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首推“一码集成”“一照准营”,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营商环境连续三年居全省第四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濮阳海关设立运行,省级以上出口基地达到7个、居全省首位。引进国内外500强及上市企业77家。进出口总额从39.1亿元增长到115.87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速稳居全省前列,濮阳的大门越来越开放。
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 让群众感受到发展的温度
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突出抓好就业创业,十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58.62万人,每年新增就业保持在5.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5%以内。创业担保贷款七天速贷“濮阳模式”全国推广。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成3所高等教育学校、2108所基础教育学校,十年新增学位10.45万个,成为全国首批基础教育优秀成果推广示范区。建设健康濮阳,建成74所医院,新增床位2.74万个,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案例”。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全市PM2.5、PM10平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累计下降37%、43.5%,优良天比例由2015年的50.7%提高至64.9%,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切实加强社会治理,连续11年被省表彰为“信访工作成绩突出省辖市”,连续8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