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中原更出彩 项目为王 决战决胜丨新兴产业抢滩“育先机”

2022年10月14日07:3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记者 逯彦萃

  在周口郸城,一个企业将玉米秸秆从“废品”变“宝贝”,带动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崛起……这是新兴产业项目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在新发展格局下,河南为了破解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正以新兴产业项目为抓手,培育新动能,牵引产业转型升级。

  在2022年的河南省重点项目中,产业转型项目数量占比达65%以上,其中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数量占比超过50%。

   “河南一号”卫星模型。

   郑州已成为上汽乘用车全国最大生产基地。

   在驻马店华中正大生物研究院实验室,科研人员对产品试剂检验结果进行探讨交流。

  招商重视链 项目谋划瞄准“新”

  “项目不在多,而在优秀;项目不一定非要大块头,而是要带动能力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工作人员说,在一年一度的重点项目培训班上,说到“项目怎么谋”,强调最多的就是“新”字。聚焦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谋划落地一批产业链“群主”。

  鹤壁市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心无旁骛做大做强产业链。北斗导航卫星的应用服务商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落户鹤壁,当地形成了吸引卫星产业链企业的强大磁场。

  在焦作,投资52亿元的年产值40万吨锂电池新能源项目落地,将上游涂料企业的“废弃物”,变成了下游锂电池上的“抢手货”,巩固了当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实现了价值倍增。

  开封强化“五链耦合”,高标准绘制产业招商图谱,建立总投资超万亿元的项目储备库。“结合当地产业链,总投资118亿元的顺河储能产业园、52亿元的通许木业产业园等项目先后落地。”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说。

  据了解,我省前五期“三个一批”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2368个、占比47.3%。各地正瞄准新兴产业,招大引强,招新引精,延链补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营商环境优 项目推进突出“快”

  新兴产业项目技术含量高,新项目早一天建成、新产品早一天下线,就可以早一天抢占市场,就有可能带领地区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科学谋划项目,还要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宇通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又在国内率先投产氢能储能汽车项目,抢占了先机。尽管后来者与宇通技术相差不远,市场占有率却远远低于宇通。

  推动新兴产业项目落地,营商环境要好,要素保障要跟得上。“2021年8月,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的创新中心和培育钻石智能化工厂项目开工建设,今年3月就实现投产。”该公司董事长邵增明说,半年多就实现了投产,主要得益于商丘市重点项目“早餐会”工作机制,项目建设一路顺畅。

  在全省范围内,各地通过主要领导抓推、观摩点评、例会督办等措施,推动新兴产业项目落地走上了“快车道”。据了解,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签约项目开工率达85.4%。

  创新有平台 赋能项目讲究“准”

  新兴产业项目能落地,能发展,人才支撑很关键。为此,我省瞄准关键问题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产业科研平台,成立了首批10个省产业研究院,成立了首批16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平台为项目提供人才支撑。在第五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杜江决定扎根焦作发展。对他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是企业的科研平台,多氟多公司牵头成立河南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聚集了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力量。他认为,加入这个团队有前景,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自己与企业可以实现双向赋能。

  放眼全省,各地都在立足当地特色和优势,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目前已经确定了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我省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兴产业产值达2.6万亿元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30%。届时,新兴产业生态体系将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王牌军”。

  以“含新量”提升“含金量”

  □悦连城

  华锐光电的生产线上,一张张超薄液晶显示屏晶莹透亮,填补了我省“缺芯少屏”的空白;仕佳光子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宽带中国”建设贡献河南力量;在无人驾驶公交车领域,宇通成为行业“领跑者”……放眼全省,各地都在发掘优势、积蓄力量,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宝贵机遇。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前沿技术呈现集中突破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只有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更加强劲的新动能。

  一株幼苗,只有精心呵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招才引智,激活人才的一池春水;助企纾困,培育更多优质市场主体;打造平台,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培土奠基生态圈层,补链延链强链,以拼抢姿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就能不断以产业的“含新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黄河鲲鹏: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烜

  10月12日,在许昌市建安区,黄河鲲鹏产业园一派忙碌景象,一排排身着工作服、戴着口罩的技术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一台台经过装配、质检等工序的Huanghe牌服务器、PC机整装待发。

  黄河鲲鹏产业园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是黄河鲲鹏计算机生产基地、售后服务及检测中心和供应链配套基地。其中,龙头企业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具备年产服务器30万台、PC机70万台、主板25万块的生产能力。

  “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谁能抓住新兴重点产业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介绍,发展鲲鹏计算产业是我国自主创新“振芯铸魂”的一件大事,省委、省政府将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布局在许昌,是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更是许昌实现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重大机遇。

  2019年,仅用58天,首条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投产,创下河南实体企业落地最快纪录;2020年,仅用35天,新建两条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并投产……“许昌速度”为“黄河鲲鹏”插上腾飞之翼,助力全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如今,许昌正致力于构建“一核两链”产业格局,即围绕黄河鲲鹏计算产业这一核心,通过引入上下游核心企业,打造产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产业集聚发展程度高的黄河鲲鹏产业链和黄河鲲鹏生态链。

  “按照产业发展规划,黄河鲲鹏产业园全面建成投用后,年产值有望达到250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许昌建安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杨建涛说。

  超聚变:打造河南算力新生态

  河南日报记者 陈辉

  去年以来河南落地投产的重大项目中,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一个。

  仅用55天,郑州产线首台服务器下线形成规模量产;落户不满一年,即实现产值100多亿元。这家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与算力服务提供者,正在成为河南新兴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10月13日,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超聚变生产车间内,人与机器协同生产,一辆辆无人智能物流小车来回自动穿梭,生产线智能化程度国际领先。

  “目前已投入运行3条自动化生产线,具备年产20万台服务器的能力,年底计划建成8条生产线。”超聚变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李翔宇介绍,目前超聚变服务器出货量已位列国内市场前三,可以提供Fusion-Server通用服务器、FusionPoD一体化整机柜服务器,以及相应的数据中心智能管理软件等一系列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产品与算力服务。

  先进计算产业是河南重点培育的明星产业。超聚变的落户不仅带来了一座业界领先的工厂,还给河南带来了新的计算产业大生态。

  发布超聚变FusionOS操作系统,举办超聚变首个全国合作伙伴大会,获得“独角兽”企业称号,揭牌超聚变数字化转型研究院、超聚变Fu-sionOS生态创新中心……今年以来,超聚变在豫频频出圈,生动诠释了河南打好创新牌的努力。

  7月30日,超聚变再落一子,位于中原科技城的超聚变全球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项目开工,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新总部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科创的新地标。

  “超聚变是一家生态型企业,在做强自身的同时,还将吸引更多产业伙伴前来落地,共同打造河南千亿级计算产业大生态。”李翔宇说。

  多氟多:拓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空间

  河南日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广强

  “我们正着手制定六氟磷酸锂的国际标准,这就是连续8年产销量全球第一带来的行业地位。”10月12日,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话语里带着自豪。

  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2021年,全球六氟磷酸锂产量6.8万吨,多氟多贡献了近三分之一,成为全球锂电池行业的“隐形冠军”。

  9月25日,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焦作专场上,多氟多新能源产业的亮眼成绩,让李世江成为唯一的企业家发布人。

  科技添动能,创新开新局。2008年,多氟多一举攻克“卡脖子”技术,生产出六氟磷酸锂,打破国外企业的国际技术垄断,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开广阔空间。2017年,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制备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今年9月闭幕的2022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上,多氟多的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入选“先进制造业十大领航项目”。

  正是手握六氟磷酸锂这张“王牌”,多氟多的软包电池装机量已进入全国前十行列。

  多氟多总工程师闫春生介绍,公司牵头组建的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是我省首批10家产业研究院之一,成为焦作市全力打造“中部·新能源材料城”的科研龙头之一。

  站位新时代,再谋大跨越。“十四五”期间,多氟多将建设15万吨六氟磷酸锂、50GWh(亿瓦时)锂离子电池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河南省万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