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背后的河南故事

2022年10月19日07:3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10月17日,出席党的二十大的河南省代表团代表们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本报记者 董亮 杜小伟 蔡迅翔 摄

淮阳时庄遗址。

兰考三农学院的大学生在弹奏民族乐器。

贾湖骨笛。

东方红LF2204无人驾驶拖拉机。

在郑州下线的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

  核心提示

  近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众多河南元素迎来高光时刻。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中国一拖东方红LF2204无人驾驶拖拉机,淮阳时庄遗址中国最早的夏代粮仓城,以及兰考泡桐制作的古筝悉数登场。通过实物模型、生动视频、图片图表等丰富的形式,讲述它们背后的“河南故事”,铺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原大地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奏响“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强音。

  千年文物

  穿越时空 触摸历史

  □本报记者 温小娟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舞阳贾湖骨笛,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在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河南展区的文物展品十分抢眼,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在河南展区“千年文脉绽放时代之光”板块,专门设置智能展柜展出独具中原特色的文物复制品,观众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文物”形态特征,还可以动手“互动”,点击屏幕就能让贾湖骨笛、牙雕蚕等文物360度旋转。更让观众惊喜的是,戴上耳机还能聆听来自8000多年前贾湖骨笛奏响的乐声。

  “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它的出现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还推翻了人们长久以来认为七声音阶来自西方的认知。”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

  浪漫的先民们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此次展出的牙雕蚕正是其中一个例证。这枚用野猪獠牙雕刻的牙雕蚕,其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呈绷紧的“C”形姿态,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形神兼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

  中华文明史始终与桑蚕、丝绸密不可分。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看来,这枚小小的牙雕蚕对探寻“中国丝绸起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它与青台遗址、汪沟遗址等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相互印证了5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从事养蚕缫丝。

  河南展区内,每天都有不少观众前来一睹牙雕蚕的风采。这只栩栩如生的“蚕”,向今人讲述着5000多年前先民们“黄河畔、事农桑”的生活。

  “展览通过考古遗址、出土文物等,向全国人民充分展现了河南考古在中华文明起源、夏文化研究等关键课题发掘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和成就。”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提炼展示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河南故事。

  时庄遗址

  跨越4000年的国家粮仓

  □本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金秋的北京,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千里之外,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忙碌的事,同样与粮食相关:如何让身边宝贵的遗址,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村子南头,一片蓝色的彩钢棚下,就是令他心念所系的粮仓城遗址。作为目前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粮仓城遗址,“时庄遗址”入选了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9年春,一家秸秆生态能源开发公司即将在时庄开建。动工之前,时兴荣主动报告文物部门请求先期勘探。

  结果让人大喜过望,通过钻探初步判定,这里是一处文物遗址。通过对采集样品的碳14测年,考古人员判断该处遗迹距今3750年至4000年之间,处于夏朝的早期;对发掘出的植物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均为粟和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米和黄米,并且在土壤中还检测出了已经炭化的粟和黍的种子;对遗迹底部铺垫的植物进行分析,发现成分为芦苇。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曹艳朋介绍,在面积约5600平方米人工垫筑台地的外围,有宽浅的围沟,宽度超过30米。在台地上已发掘的34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29座罕见的仓储遗迹,分布集中,形制多样。这些仓储设施建造时,大多先平整垫高地面,然后以土坯建造土墩或墙体,外侧涂抹细泥。

  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建如此大规模的粮仓?考古人员围绕时庄遗址,进行了更大范围的钻探,结果发现在方圆150公里的范围内,还有13座同时期的遗址。对该遗址的作用虽然众说纷纭,但可以明确的是,“时庄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

  夏朝的先民们也许不会想到,4000年后,他们当初修建粮仓的地方,仍然是新时代的粮食主产区。周口市粮食产量连年保持在180亿斤以上,稳居全省第一,享有“国家粮仓看河南、河南粮仓看周口”的美誉。

  兰考乐器

  泡桐有声 奏响新曲

  □本报记者 史长来

  金秋十月,“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展出。在河南展区“千年文脉绽放时代之光”板块,来自兰考县“音乐小镇”的演奏员弹奏着由兰考泡桐制成的古筝,悠扬的琴声,令人陶醉不已。

  “焦裕禄的事迹,我们这一代人并不陌生。一个人,一棵树,一种精神,一个产业。兰考的民族乐器产业因‘焦桐’而生,发展得这么好,令人想不到。”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河南人雷先生观展后深有感触地说。

  10月17日,在兰考县堌阳镇“音乐小镇”展厅里,聊起兰考民族乐器产业的发展前景,堌阳镇副镇长马嘉娓娓道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整厂搬迁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已完成,正在优化内部细节,9月底已进场施工。深圳市佳音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兰考县兴兰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河南豫乐佳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出的第一批箜篌已在四川进校园……”

  “今年8月份,兰考顺利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专家组的考核评审,被授予‘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兰考’称号。”兰考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民族乐器产业链链长张卫波说,目前,中国民族乐器行业95%以上的音板取自兰考泡桐,兰考共有各类民族乐器生产企业219家,仅堌阳镇就有民族乐器生产企业189家,主要生产古筝、古琴、琵琶、阮等20多个品种、30多个系列产品,年产销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把)、音板及配件500万套,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20余亿元,带动就业1.8万余人;自主研发、注册、引进民族乐器品牌316个,拥有敦煌、中州、焦桐等知名品牌30多个,获得专利388项。

  据悉,为更好发挥乐器制造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兰考县委、县政府以民族乐器文化产业园为主体,投资8.1亿元在堌阳镇打造“音乐小镇”。作为河南省重点项目,“音乐小镇”包含音乐客厅、乐器创意园、乐器产业区、乐器文化园、生活配套区等5个功能区,带动了物流、电商等衍生行业的蓬勃发展。兰考乐器已成为兰考人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东方红拖拉机

  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本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坤鹏

  近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展出的东方红系列100马力拖拉机、220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无人驾驶大马力拖拉机,是我国农业机械自主发展的缩影,让“东方红”依然成为那抹令人自豪的亮色。

  其中,中国一拖东方红LF2204无人驾驶拖拉机(以下简称“东方红LF2204”)作为此次唯一入选的农机展品,凭借亮丽的色彩、炫酷的外形、硬朗的线条,其所在展区迅速成为参观者的热门打卡点。

  中国一拖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赵一荣介绍,东方红LF2204刚刚在2022第十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上摘得“评委会大奖”。作为一款配置动力换挡变速系统且没有驾驶室的无人驾驶拖拉机,该机型曾在全球首个超万亩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中亮相,专家评价“作业表现稳定”。

  “东方红LF2204在国内多种场景实现了示范作业,一举成名。”赵一荣说,该机型突破了拖拉机整机作业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拖拉机多机协同技术、智能拖拉机农机具控制技术等多项国际关键技术,比如:实现作业精度小于2.5厘米,导航作业精度达到正负2.5厘米,可以实现对无人装备作业状态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该机型适用于旋耕、犁耕等多种作业,是一款无人化的大马力经济型拖拉机,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荣誉加身的东方红LF2204,60多年来,从机械化、智能化到数字化,从履带式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到混动拖拉机、新能源纯电动拖拉机,“东方红”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作为中国农耕的主力军,中国一拖始终引领国内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推动农机行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中国一拖已累计向社会提供370万台拖拉机和320万台农业动力机械,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赵一荣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一拖将以农业装备智能化为抓手,以技术协同创新为手段,加快核心产品技术升级,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将在感知、平台、机群协同等技术发展上加大研发力度,通过打造“一基地三平台”,使中国一拖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农机企业,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雪域先锋号

  打破高原施工禁区

  □本报记者 杨凌

  “应用于川藏铁路隧道施工的‘雪域先锋号’硬岩掘进机模型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我们设计团队成员都很激动!”10月17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川藏项目研发团队的高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雪域先锋号”是目前国产最大直径的敞开式掘进机,也是世界首台双结构掘进机,打破了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复杂环境隧道机械化施工的禁区。

  川藏铁路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具挑战性、最具复杂性的铁路工程项目。为了真正把川藏铁路工程打造成为“创新工程”,中铁装备集团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科研攻坚团队。自2018年项目启动以来,在科技部“863”“973”计划项目以及河南省首批创新引领专项“超大直径岩石隧道掘进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支持下,“雪域先锋号”设计负责人高翔和他的团队一起走一线、进现场,累计完成5个重大项目调研跟踪,历时3年成功攻克极端复杂地质双结构、多源信息融合超前地质预测、智能掘进等技术难题。

  “‘雪域先锋号’已成功下线,并在川藏铁路色季拉山隧道使用,目前已经掘进3770米,应用情况良好。”高翔说,参加工作以来,他和中铁装备集团的员工们一道见证了掘进机行业国产化崛起的铿锵进程,经历了国产隧道掘进机从无到有、从进口到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远销海外几十个国家的过程,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考察时提出,“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今年10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高翔说,“我们将牢记嘱托,继续聚焦隧道掘进装备基础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工程应用方向,补短板、锻长板,形成重大关键技术源头供给,不断提升隧道掘进机械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祖国建设作出当代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