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10月19日下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集体采访,邀请河南等多个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介绍各自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针对媒体提问,河南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介绍了河南的创新工作和已经取得的成效。
重建重振省科学院,赋予首席科学家决定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已有8家省实验室挂牌运行;打出了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组合拳”,推出50项改革,出台10个方面配套政策;出台了“1+20”人才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围绕科技创新,河南频频出招,大动作不断。
去年以来,河南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首位战略”,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最强音、主旋律。
院士作为顶级科技工作者,无疑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骨干和尖兵,发挥着关键少数重要作用。就如何加快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河南力量,6位院士接受了记者采访。
◆刘炯天: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
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科技创新、需要科技创新、渴求创新人才,而一流高校恰恰是培养创新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刘炯天表示,郑州大学将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承担起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任务、科技创新任务和文化引领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刘炯天表示,学校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基础研究引领产业变革,通过技术创新与转化应对产业发展突出问题,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郑州大学的贡献。
◆李蓬:全面加快一流大学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李蓬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大学先后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序列与“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办学质量与水平、创新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展望新征程,李蓬表示,郑州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内生动力,全面加快一流大学建设,以教育内涵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高质量培养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郑州大学贡献。
◆张锁江:以卓越创新为核心探索新型办学之路
“报告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谈及二十大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这样说。
今年正值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张锁江表示,学校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矢志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以卓越创新为核心的新型办学之路,培养更多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性一流大学,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改平:以原始创新思想和手段完成新型疫苗研究
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作为一个新型体制的科研机构,研究方向是以生命科学为先导。中国工程院院士、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主任张改平介绍说:“当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新冠肺炎新型疫苗,以及严重危害养殖业的非洲猪瘟新型疫苗研发均为实验室当前核心工作。”
张改平表示,未来龙湖实验室将汇聚一批国内外科学前沿的科学家,以原始创新为引领,以解决当前我国重大科学问题为前提,构建一个新型科技创新机构,在创新中培养人才,以原始创新思想和手段完成新型疫苗的研究工作,为创建创新高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何季麟:开展国家层面“卡脖子”技术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主任何季麟说,作为河南省建设的第二批省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将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河南省关键有色、稀有高熔点与稀散金属资源产业优势,开展原创性理论、颠覆性应用技术、国家层面“卡脖子”技术研究。
“我们将完善好实验室科技创新体制,构建开放的权责对应的实验室参与机制,探索建立分级会员制模式,着手高水平创建数个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何季麟介绍,将以此形成大融合战略科技力量,凸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创新进步的能力。
◆樊会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万亿级产业集群
龙门实验室以智能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围绕矿山装备、农机装备、掘进装备、电力装备、航空装备五大领域攻克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核心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龙门实验室主任樊会涛表示,“实验室致力于成为新材料与智能装备领域的高端人才集聚地、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孵化地、未来产业发源地和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平台,能够支撑万亿级产业集群。”
谈及今后的重点发力方向,樊会涛表示:“我们将聚焦装备制造和新材料领域优势方向,以科研项目和课题为纽带,集聚河南省乃至全国该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打造国际一流高端创新平台,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