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豫出彩 复兴有我丨将固废利用进行到底 他立志要让中国的天更蓝

2022年10月28日18:29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亲历者和建设者,青年大学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发出“复兴有我”的铮铮誓言,许下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大河网推出“二十大豫出彩 复兴有我”系列报道,讲述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故事。

 大河网讯 “我要将固废利用率再创新高,并将智能建造技术与其更好地融合,为绿色低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10月28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1级研究生彭少斌告诉记者。

彭少斌学习成绩优异,多次到西部山区支教,在2020—2021年度团中央表彰中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并获得当地优秀支教教师称号。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彭少斌说,他想成为一束光照亮和温暖别人。

支教|想成为一束光照亮别人的路

彭少斌本科毕业后,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云南南涧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在南涧县民族中学,他担任高一年级六个班的化学教学,负责学生300余人。

“比起困难的学习环境,我觉得贫困地区学生更缺的是自信。”彭少斌回忆起支教经历说。

彭少斌清楚地记得,他去走访一个叫王土水的贫困学生,这个学生的父母观念老旧,不太支持他去上学,希望他早些出门去打工挣钱,久而久之,王土水思想开始动摇了,学习成绩一直下降。

“我们见到他时,他非常迷茫,我们首先对他思想上进行引导,给他聊外面的世界,为什么学习,学习能改变命运,给他分享大学的生活,让他放下了思想包袱。”彭少斌说,最终,通过不懈努力,这个学生坚定了继续学习的决心。

之后的一年间,彭少斌也经常找他谈心,在高一期末全州统考中,王土水同学不负众望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每每回忆起这件事,我都忍不住感慨: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信仰,成为一束光照亮和温暖别人,我想这便是我们奔赴西部的意义所在。”彭少斌说。

成绩|参与神奇的胶凝研究 能吃“渣”还能吸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内容让我这个材料专业、建材方向的研究生感慨万千,也让我倍感荣幸、备受鼓舞,更有动力去为祖国的绿色发展提供应有的贡献。”彭少斌说。

建筑材料作为国家的大宗材料之一,一直是科研人员的研究重心,当彭少斌知道有智能建造方向的学科时,他就坚定地选择了将智能建造与大宗固废结合进行研究的课题。

“作为用途最广泛的人造建材,混凝土的身影遍及现代社会的大部分建筑。但你知道吗,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会对环境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同时,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各国工业固废排放量逐年增加,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彭少斌说。

二氧化碳和工业固废协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成为国内外建材行业“卡脖子”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彭少斌跟随河南理工大学管学茂教授团队系统研究了赤泥等工业固废制备固碳胶凝材料的理论和方法,经过汗水和努力的浇筑,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固碳胶凝材料及制品生产技术。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把那些工业废渣‘吃干榨净’,还能把二氧化碳以矿物质的形式锁住。”彭少斌介绍说,这项技术获得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基础研究类)等科技奖励3项。

据了解,该项技术已在河南焦作10万吨固碳人造骨料、年产2.6亿块固碳免烧免蒸生态砖、年产20万吨建筑石膏、年产2万吨高强石膏生产线上进行了产业化应用,均运行良好,每年可消纳85万吨工业固废,固化5万吨CO₂。

未来|将固废利用进行到底 为低碳出一份力

奋斗不息,创新不止。成绩只属于过去,目前彭少斌正在致力于研究煤矿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深入矿区对煤矸石制备粗骨料技术和制备机制砂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综合利用固废煤矸石的问题,节能减排,变废为宝;还可以对煤矸石进行合理分类,差异化利用,做到来自矿井、回归矿井。”彭少斌说,最终用3D打印技术将煤矸石混凝土打印成型,做到原材料—技术综合低碳的效果,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我将继续从事建筑材料的研发,将固废利用率再创新高,并将智能建造技术与其更好地融合,为祖国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彭少斌说,他将继续怀揣对科研的热爱,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祝传鹏/文 李思豫/视频)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