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修了9年渠 如今他的儿子也成了一名护渠人

2022年11月03日08:3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那年(1961年)正月初五,父亲在工地上牺牲后,母亲直接带着俺来到修渠工地,对俺说,‘你爹没有修成渠就走了,你去就得把水带回来!’”10月31日,站在红旗渠青年洞口,张买江思绪万千,向青年检察干警徐徐讲述那段修渠的青春岁月。

三代接力,守护“人工天河”

让时光回到过往。张运仁,林县小店乡南山村人,红旗渠总干渠开工,第一批上了建设工地,任南山村施工排排长,并担任三个村庄的技术员。

在工地上,不管是抡锤打钎、下錾除险,还是生炉捻钻、抡斧修车,样样活儿都出色。那年5月13日傍晚收工放炮时,细心的张运仁发现还有一炮未爆炸,这时很多民工已经走出掩体洞,他连忙奔走高喊:“还有一炮没响,赶快隐蔽好。”一声炮响,在场民工得救了,他却被飞石击住头部,牺牲时年仅38岁。

张运仁牺牲后的第二年,妻子赵翠英把十三岁的儿子张买江送往工地,临行前对儿子说,“孩子,你爹没把渠修到底,你就去替他完成吧,不把渠修成你不准回来,不把水引回来就别进家”。

十三岁的张买江背上父亲生前用过的行装,那是母亲拆洗后交给他的。大年初五的早上,张买江冒着寒风走向了太行山。

张买江奔赴红旗渠工地后,人小志坚、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背钎捻钻,奔波于各工地之间,娘做的新鞋,不到一个月就磨破了,脚底板上磨出血泡,仍坚持勤劳苦干,人称红旗渠工地上的“小老虎”。张买江在工地上一干就是五年,他牢牢记着母亲的话,从未请过半天假,也没回过一次家。

1966年三条干渠竣工总结大会上,张买江被评为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

退休后,张买江进入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始了宣讲红旗渠的工作。而他的儿子张学义,也延续了守护红旗渠的责任。

原本,张学义在机关工作。时间久了,张买江劝他,你去红旗渠上锻炼吧,“我把渠修好了,你去管好渠,守护好渠。”于是,1998年,张学义来到了青年洞景区管理处,除了宣讲红旗渠精神,还负责景区的环境卫生,除草、防汛等工作都要参与。

如今张学义任合涧渠管所副所长,负责管理所辖的50多公里红旗渠。和红旗渠朝夕相处的他,已经走遍了这里的每条干渠、支渠,对各处渠道的情况了如指掌。汛期时,他和同事便住在所里,一刻也不离开。

青年干警铮铮誓言在青年洞前回荡

秋日的天空湛蓝高远,蓝天白云之下,红旗渠就像一条青色的飘带,在山间逶迤。

来到虎口崖下,张买江给青年干警讲述了“崖当房、石当床”的艰苦岁月;走到神工铺边,张买江还现场演示了当年点炮崩山时的情景……指着“青年洞”几个遒劲的大字,张买江语重心长地对身旁的青年干警说:“红旗渠精神就是咱的‘传家宝’,俺希望你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

这是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老师”是74岁的张买江,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13岁被母亲送到修渠工地,红旗渠修了10年,张买江就干了9年,如今,他的儿子也成了一名护渠人。

“学生”是来自林州市检察院的青年干警,他们中有“80后”“90后”和刚进院的“00后”,是检察机关的中坚力量和希望。作为红旗渠畔的检察人,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是他们此次学习的“作业”。

修渠劳模的讲述,让在场的青年干警心潮澎湃,纷纷在青年洞前谈感悟、话青春。

干警王晶晶是土生土长的林州人,对修渠历史并不陌生,但是听了张买江的修渠故事,这个27岁的姑娘深受鼓舞。

“听了张老的讲述,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讲话精神的深刻内涵,现在,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名青年干警,我一定要立足岗位加油干,当好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王晶晶说。

干警杨镇堽则动情地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强化能动履职,提升监督质效,为检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青春的铮铮誓言在青年洞前回荡,激荡着红旗渠水,回响在太行山间。

编辑:李瑞  审核 :张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