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老的文化遗产“活”在当下——委员、学者热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11月06日08:4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上的文字……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专家们认为,文化遗产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现在和未来。通过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精神世界,从而汲取宝贵的思想资源,为人类认识当下的社会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然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能是单向地传达信息 ,而要融入时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褚金勇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一是从文态转向物态。很多文化遗产是无形的,例如家风文化,再如巩义的杜甫文化,只有将抽象文化转化为物化存在,人们才可以观看、触摸、感知。二是从史态转成活态。文化遗产是过去生活的文化样态,不论是高远的炎黄文化,还是具象的剪纸文化,这些传统文化遗产需要融入当下生活、融合时尚元素才能变成活态,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三是从原生态转成业态。文化旅游是使文化遗产活化的重要方式,但需要把原生态的文化遗产转化为产业形态,强化民众参与感,重视文化体验感,做好配套的文旅服务。

谈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省政协委员、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荣丽说:“中国刺绣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之所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文化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如何选择、如何继承,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位,都需要不断地尝试与反复的验证。”

省政协委员、“唐代白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则表示,要把精力放在深入挖掘洛阳乃至河南特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创作、组织一批讴歌新时代的文艺精品和主题文艺活动,打造特色沉浸式研学项目,打响洛阳乃至河南文化品牌。

省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邢怀章结合自己的书法艺术感言,“艺术之路上,要坚持不断创新,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当下求变出新,让书法艺术更好地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宣传贡献力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赋能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案例比比皆是。早在2022年年初,省政协委员郑直提交《关于建设文物数字化治理示范省的提案》,建议在文物数据展示和传播方面,加快推进布局博物馆全媒体传播体系,运用全媒体发展新理念和人工智能、沉浸式展览、VR、AR、虚拟漫游、智慧导览等新技术,广泛传播弘扬河南文物资源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据报道,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正在通过三维扫描、高清图片拍摄、文物360度环视图片拍摄等数字化技术,构建文化遗产核心基础资源库。科技的加持,不仅将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永久留存,也让普通人更加真实地走进文化遗产,领略文物焕发的新生魅力。(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 魏蔚)

编辑:张馨予  审核 :张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