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千年古县何以羽化成蝶——河南汝南县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观察

2022年11月07日08:30

来源:农民日报

  河南汝南,地处荆豫,襟带江淮,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高祖始设汝南郡,梁祝化蝶、悬瓠之战……均发生在这个千年古县。然而,汝南当下经济发展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尚不协调,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产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链条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挑战大等,阻碍着汝南腾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可是,“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汝南县委书记李卫明对此感触颇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汝南县委、县政府始终铭记总书记的铿锵话语,立足汝南实际,在全县探索打造南北两个包含乡村特色产业、基层党建、人居环境、文旅景观、民生设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元素在内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引领全县乡村实现蓬勃发展。”

  此时,行走在汝南大地上,丰收景象到处可见。记者进村入户、丈量阡陌,近距离观摩汝南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汝南探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在中原乡村振兴中展现出的先锋力量。

  串点连线,以线带面,探索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新途径

  2019年5月,曾是省级贫困县的汝南成功实现脱贫摘帽,但农业整体不大不优不强、农村公共服务要素不全、农民的口袋不富的现状依然摆在了新一届县委的面前。“推进乡村振兴绝非朝夕之功,不是喊着号子冲一冲就能实现的,非下苦功不可,既要硬碰硬,又要实打实。”李卫明说。

  汝南新一届县委班子成员下车伊始便全部下沉到乡镇,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促膝交谈,在与干群交谈、切磋中,对汝南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解越来越全面,思路越来越清晰,在全县农村建立南北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决策应运而生。

  “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作为地方党委政府责无旁贷去落实。”为此,今年3月,汝南县委专门安排县乡村振兴局负责牵头规划、设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内容,制定出台《2022年汝南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标准,通过3年苦干,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选取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文化底蕴丰厚、环境可塑性强的乡村,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打造一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文明风尚、民主治理特色示范点,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县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让点亮起来。汝南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北片涵盖罗店镇、张楼镇、金铺镇、留盆镇、板店乡、宿鸭湖街道、汝宁街道、三门闸街道等8个乡镇(街道),长约76公里;南片涵盖老君庙镇、宿鸭湖街道、三门闸街道、古塔街道、汝宁街道、三桥镇、东官庄镇等7个乡镇(街道),并在韩庄镇打造单独环线经济带,长约74公里;南北两片共涉及57个行政村、96个示范点。对这些示范点,划分17种类别,并明确建设标准。

  ——用线串起来。汝南各乡镇(街道)、村(居)示范点通过公路连接起来,形成闭环,由县交通运输局、公路发展中心、水利局、林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路域环境维护、绿化等工作。

  ——把面连起来。以示范点为中心,向周边村(居)辐射,最终形成村与村相连,镇与镇成片,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过程中,汝南县坚持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与系统观念等原则“不走样”。在建设内容上,以“五大振兴”为内涵,合理规划推进示范带建设。通过对示范带的集中打造提升,大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特色文化培育发展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品”的“有特色、可复制”的效应,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补短强弱,逐步推进,形成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新格局

  推进乡村振兴,找准路径至关重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面广,建设内容涵盖多,做好顶层设计十分重要。”汝南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周红介绍,从今年上半年起,汝南逐村逐线路考察,围绕党建文化、产业发展、人文景观、民生设施、集体经济等进行详细布局,按照“缺啥补啥、补短强弱”原则,逐村明确建设内容,对村庄路域环境、乡村车间、临街商铺、学校、敬老院等17项内容,设定统一规范的指标,作为示范带建设的标准;同时明确县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等18个县直单位职责,有效推动示范带建设工作。

  韩庄镇地处汝南县、确山县、驿城区三县(区)交界处,曾经因基础设施差、区位交通不便等因素,个别镇村干部习惯性“躺平”,创先争优意识较弱。去年10月,新一任镇党政班子上任后,通过完善制度、明确奖惩、狠抓落实,镇村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县组织的四次农村人居环境观摩评比中,三次夺得红旗,极大地鼓舞了镇村干部的士气。

  “针对县里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工作大局,镇党委、政府主动融入,有8个村入围,采取以点带面方式,沿王竹园、魏屯、王楼、韩庄、西肖屯打造‘环线经济带’,这将为韩庄发展提供一次绝佳的机遇。”汝南县副县长、韩庄镇党委书记刘义琳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再看韩庄镇,以“党建+微治理”方式,王竹园村打造成了“党建+综治”全方位治理示范村;依托1947年“确山战役”后方医院遗址、无名烈士墓和王楼之战遗址,王楼村打造全县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韩庄社区和陶桥村做好了多彩花木和中草药种植,带动了农民致富;西肖屯村则通过加盟拼多多电商平台,形成分拣、直播产业链,每年盈利100多万元。

  走进老君庙镇小方村,宽敞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村委大院干净整洁,“全国文明村”的匾牌分外醒目。殊不知,曾经的小方村却是一个软弱涣散村、贫困村。2015年以来,小方村通过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帽,而且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持续提升,昔日墙皮脱落的农村房屋摇身一变为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小方村由此成了全县闻名的“标兵村”。

  在小方村村委院内西南角,投资80万元的村史馆正在筹建,整体面积为315.7平方米,设计以仿古建筑为主,通过挖掘整理反映农耕文化和村庄社会发展的老物件、老技艺、老照片,记录村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实现以示范点为基点把古朴的村风、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由于县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科学、务实,如今在示范带上的所有镇、村干部都铆足了一股劲儿。”汝南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肖缔说,这些乡镇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好“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实干干实,操作起来所收到的成效也是“吹糠见米”。

  典型引领,共同参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全盘棋

  实干之要,重在落实。“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在农村,核心是产业,党建是保证,全县在规划先行、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县委坚持一周一调度,典型引领,协调推进,各部门共同参与。”李卫明表示。

  作为“中州名镇”的老君庙镇,多项工作在汝南县位居前列,一些镇村干部认为工作干得已经“可以了”。“这次镇里有10处被列为南片‘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示范点,镇村干部对照‘五大振兴’,看到了差距,决心要补齐短板,真正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标兵。”汝南县副县长、老君庙镇党委书记张高峰说。

  走进老君庙镇肖屯村农业种植合作社的温棚里,社员们正忙着采摘棚内的蔬菜。“合作社已建起300座钢架温棚,年产无公害果蔬3000余吨,带动60名脱贫户及160名农户入社务工。”肖屯村村委委员朱慧说,“现在村民打工有地方去,在家门口能挣钱,直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合作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示范点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争取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

  行走至罗店镇李岗村村头,“荷香李岗”四个大字的牌匾很是引人注目,沿着两排绿化树进村,便可见荷花布满村庄。李岗村通过引进汝南县天中高科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共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了荷花高质量生态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村民种植荷花,让村民的土地收益达到最大化。

  “我们以荷花种植基地为依托,以打造‘荷香李岗’为目标,对生产基地进行合理开发和布局,建设‘荷睦乡邻’。”李岗村党支部书记刘保启说,投资300多万元的村史馆和乡愁馆已完成布展对外开放,在小姜庄自然村建成了占地25亩的民主法治公园,为开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张楼镇庙东村雨欣箱包厂车间内,负责人李红恩正指挥着工人生产圣诞树包。“这些产品主要出口美国,而且销售非常顺畅,来我这里干活的多是附近留守在家的妇女,每个月少的能拿两三千元,多的能拿上万元,让他们在家门口真正能拿到高工资。”李红恩高兴地说。

  在张楼镇,不只有雨欣箱包厂,还有森威灯笼厂、明清麻制品公司等乡村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张楼镇党委书记陶磊说,全镇重点抓好庙东至王沟产业带、福森木业及村级车间,让留守在家的妇女及老人得以就业增收。

  “全县在原有74个乡村车间的基础上,今年又新规划建设133个,10月底前可全部建成,11月底前全部实现招商入驻,实现脱贫村100%全覆盖,一般村覆盖50%以上,可带动6000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周红介绍。

  时下,汝南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仅划入示范带的13个乡镇(街道)铆足一股劲儿明争暗赛,暂时没有纳入示范带的南余店、梁祝、和孝、常兴、王岗等乡镇也在暗暗发力,竞相打造示范点(带),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出彩。一个真正“有特色、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正在成为中原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